臧霸訝了一下,以他的身手和能力,連個將軍也升不上?!公孫瓚眼瞎了嗎?!
“說來慚愧,雲原先至少帶千人,多數時候五百兵士足已。原本將領兵,也不在多,在精便可,只是在瓚麾下,多數受軍令限制,以至不能發揮,雲尚年少,不足服人,也是無奈。”趙雲嘆道:”瓚大潰敗,雲甚為感悲,可惜不能力挽狂瀾……”
全線的戰略大潰,被圍而敗,一人之智,一人之力,又怎麼可能挽回得了。
但是聽的出來,趙雲心裡是很難受的。
臧霸道:“因年少而輕人之才,公孫瓚糊塗人也。”
趙雲真的像白面書生一個,再加上臉嫩,年又少,看上去真的不太可靠。
主要是年紀,其實年紀小,在放重任的時候,也是被歧視的。
要呂嫻說,趙雲最大的問題還是不遇明主。他這樣的性格,吃了年少的虧,同樣的,其實也吃了不爭功的虧,凡事不爭,就很難立軍功立身升職得重用。
再加上性格又剛正不阿,清雅如世外之人,又怎麼可能得到重用?!
公孫瓚也有暴行,趙雲這樣的人肯定是深不認同的。他註定走不到公孫瓚身邊去,公孫瓚也不可能會信任他,重用他,無論趙雲是否真的有才能。
但呂嫻知道,這樣的人,一定會喜歡徐州的,只要他看到了,他就知道了。
也一定會喜歡她這樣的領袖,呂嫻行呈也向來光明磊落。這一路上,得慢慢教他知道,自己的性格了。
而守禮只瞞隱著,帶著面具,不是真正的相處之道。
“公孫瓚有收留之義,雲也不怨怪他,他敗了,是可惜。”趙雲頓了一下,道:“只是袁紹或曹操,雲實難以去投奔。”
臧霸道:“天下還有其它英雄。”
趙雲道:“天下雖大,群雄雖多,然多有名不符實者,或是詐奸之徒,雲至今也不知該投往何處,如今能借護送之機,出來見識一二,再想想前路也好。不管是雲,還是他們,總不至埋沒了,真的在山中過一生。”
臧霸建議要他去徐州的話到了嘴邊,還是嚥了下去,沒能現在就說出來。不能急啊,等水到渠成的時候再說。
“公孫瓚騎兵甚強,如何輸的?!”呂嫻道。
“被圍,斷糧,突圍不成,大戰而敗。”趙雲道:“如今袁紹收納各方勢力,集有幾十萬眾,與曹操對峙,北方非久留之地。趁此離開,也好。”
“他對外號稱是有七十萬,而曹操只不足七萬兵。”呂嫻道:“十倍於之,若圍殺,曹操也得夠嗆。子龍,你看好誰?!袁紹還是曹操?!”
“兵在精,不在多,雲在袁紹陣營呆過,烏合之眾,非能久容才人之群,要勝曹操,未必,即使勝了,也難以長久,其內部派系爭鬥,層出不窮,不許外敵,自行分裂,敗之根也,”趙雲搖首道。
他是對袁紹陣營中的問題,深有體會,當初的他只是一個小尉吏,都受不了那種傾壓爭鬥,那種氣氛,就是上無能。不能馭下之故。說是七十萬。也未必能齊心。
呂嫻笑道:“曹操敗給過我父呂布,曹呂大戰,就在眼前,而子龍依舊覺得,現在的曹操勝算多些!?”
這子龍,其實所看到的也不少。他是不看好袁紹與曹操的大戰了。不過明顯的感覺到了,趙雲不願意提呂布。大約是不想在其女兒面前詆譭其父,所以寧願避而不談了。
他這樣的人,叫他違心的誇一下呂布,他也做不出來。
有時候聽人說話,未必要聽他說什麼,還要聽他不說什麼,能看出很多的玄機。
趙雲道:“是,若曹操與別人大戰,也許有敗績,獨與袁紹戰,袁紹輸面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