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奪了廬江,其實以後會要回來的。
而呂嫻之所以如此淡定,所圖的,是荊州!比起一城一池,荊州的事更大。在這曲折的過程之中,呂嫻可以忍耐很多的事情,包括現在淮陰的防守,以及廬江的失據。
她與呂布是將淮南示為腹中之地了。然而,為了更大的事情,有些時候,必須要有無比的耐心。
妄打妄守,而不能固守,只會空折損實力。
呂布聽的多了,其實也明白,對於荊州,對於淮南,其實也是一樣的心思,不可急於爭地盤。守不住真的沒用。
猶如口袋裡的錢,若守則失之,如一看物之人,最終還是流失,急要來何用呢?!不過是空歡喜一場。
呂布父女要的是最終結果。
劉備也意識到城中的狀態不對了,便來尋臧霸,道:“宣高可對城中有所值守?不知女公子可有辦法阻止這些譁變將至!”
“人之所力,何能抵住洪流,人心既已有怨恨,若不疏之,只會更怨恨傷人。”臧霸道:“此事,非呂氏可能解也,是袁氏內務,因此,女公子無有提及!”
臧霸跟著呂嫻,是很知道劉備的,野心勃勃,說一聲假仁假義,其實也不為過。
臧霸反正是看不上他。世人皆贊他是真仁,他卻以為,劉備實是虛仁,仁是真,虛也是真。
他倒是更喜歡呂布的傲慢,或是呂嫻的真,這對父女便是壞,也壞的真實可靠。從不虛偽。
“若是如此,只恐百姓會有閃失!”劉備道。
“無妨,霸自護之一二。更何況還有劉使君在。”臧霸道。
劉備一噎,他哪願意去幹預袁氏內部的事情?!他只是來探一探罷了。
“袁氏這是敗落之象,如此必失民心。如今的壽春城,皆贊之呂氏仁義愛民,”劉備道,“袁氏若失人心,這壽春,就真的四分五裂矣。”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袁氏一向不知安城撫民,有此口碑,也不意外。”臧霸道:“求仁得仁罷了。”
劉備真是說不下去了。
這臧霸,竟是油鹽不進,說的句句是意有所指,然而,也是裝著糊塗。
“也是,民心也如軍心,堵不如疏!”劉備道:“一場譁變,阻止不了!”
袁氏的潰散怕是阻止不了了。
若這場譁變發生,軍中要是被殺,要麼被呂氏收服,要麼……就是叛逃,只有這三個結果。
而呂氏在這其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扮演著收服人心的角度,在亂中不失仁義,而護百姓的角色。
目的是什麼?!劉備很清楚。攪混的水中,才易重新獲得秩序,獲得主動權的機會。
劉備遺憾的看了一眼臧霸,他曾心儀此人的文武之才,然而他卻一心一意的只看上了呂氏父女。到底還是有遺憾的。
呂嫻的手腕可見一斑了。
他其實十分憂心呂布得了琅琊的支援,如今又將淮南囊括手中,現在又劍指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