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是坐立難安。
文聘勸道:“事已不可圖之,退兵吧。”
“退兵吧。”蒯良再不甘心,也只能退兵了。還得退回荊州去與主公商議一二。
但是他沒料到的是,他還未回到荊州,周瑜已然開始攻伐江夏郡。要與孫策和的心思,胎死腹中!
文聘帶著荊州兵撤兵了,半道聽聞周瑜分兵幾路,攻伐江夏郡,廬江等地,一時大惱,便急轉道去支援,生恐被攻破。
而蔡瑁也開始專心的與周瑜打了起來。
周瑜也是料到孫策可能有失,遠水救不了近渴,他只能提前攻伐荊州江夏廬江等地,一則是轉移注意力,二則也是為孫策解圍。
這個局面的確是為孫策解了圍,至少孫策在跑路的時候是未遇到荊州兵了。
荊州兵是加急的去支援廬江等地,根本都顧不上再四處堵孫策。
孫策因此才得以喘息。
他與太史慈已然遇著,太史慈腿受了傷,雖還活著,但是再碰到強兵,未必有一戰之力可保孫策了,因此二人是小心低調,帶著少數脫圍的精銳,一行不足百人,其它盡折在壽春城外,可謂是元氣大傷。
而且孫策的手還受了傷,那高順箭術驚人,一擊必中,因為他的戰鬥力也算是大大折損,一行人逃竄,小心的避開所有兵馬,一點子風吹草動,都要戰戰兢兢半天。
現在的他們賭不起任何輸面。也難怪十分小心。
一路狼狽的真的是說不出的沮喪和喪氣。
孫策眼眸如淬血,一徑沉默著,閒了時,拔著草含在嘴中,看著天空。他不說恨,也不發洩壞情緒,有的只有積蓄在心中的風暴,還有默默要復仇的志向和心思。
張遼的呂營中人還在尋到叛軍,以及尋找孫策。
太史慈怕孫策有閃失,便勸道:“主公不若與我換一衣物,主公當扮成小卒,速離此地方好。公瑾必派兵接應主公,只需要離開這,便安全了!無論如何,主公都需要急回江東!”
孫策沒有多言,應下了,二人換了衣物,太史慈一路護送著孫策離去,半路也遇到不少叛軍,又是幾番衝突相殺,也是疲於奔命一般,才撿回一條命,其中心酸不可勝數!
太史慈更是碰到一回張遼派出來搜尋的呂軍,差點沒能脫身,先讓孫策跑了以後,自己力戰,掉下坡,才算脫了身。
險險避開,總算是與周瑜派來的援軍碰上了。
呂軍再去尋時,坡下哪裡還有江東兵馬的影子?!呂軍以為是孫策,錯過了,便耿耿於懷,不能釋然。
一時飲恨,回去報知張遼,張遼道:“既已走之,不必再追!天不亡之,江東尚還有前程。”
張遼在外清剿了幾天,碰到幾批叛軍,絞殺的絞殺,招降的招降,看著營地裡也算乾淨了,便拔寨起營,一徑去了壽春城外,與呂軍合軍駐紮於一處。
二人軍合,壽春城外,幾乎是被呂軍給包圍了。
而劉勳張勳帶著主力大軍趕到城外的時候,哪裡還有他們的話話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