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曹操覺得不對勁了,便是許都中諸多臣子,也都深深的愕然著。
“這真是呂布發的?沒錯?不是袁術或袁紹?!”諸臣愕然不已,都不知道呂布到底是出了什麼差錯,或是毛病。
曹操急升帳,召叢集臣來議。一時吵嚷嚷的。
曹操不愧是曹操,從初始時的憤怒,漸至冷靜,然後慢吞吞的坐在上首,看著底下的群臣諸將議論紛紛,眼眸一一的掃過去,一些有漢心的人一直興奮,而又按捺不住,卻不言語,極力掩飾的樣子,他都一一的看在眼裡。
曹操帳下謀士與良將無數,眾戰將皆道:“願領命出征徐州,為丞相解憂,呂布匹夫雖猛,然許都大軍數萬,焉能不征討?!”
而謀臣卻都吵道:“檄文一事,實在古怪,恐徐州有甚意料之外處,還請明公審察以慎重用兵……”
“是啊,況今剛伐張繡,元氣有傷,不若先許許觀之……”
戰將們都怒道:“難道讓呂布這樣囂張,劍都指到明公的脖子上來,焉能不發兵擊之?!”
“便有私怨,也該慎重以待,更何況用兵之國家大事,明公還請慎重,不若先派人去徐州探看虛實,再出兵不遲!”這是謀臣的意思。
然而這其中的心思是為了慎重,或是為了以有漢心留存呂布之眾,不好說。
曹操很冷靜,也沒發表意見和決策,只是任由他們吵嚷了一大通,然後頭痛不已的散帳了。
列席下有一人,正是董承,他看了一眼曹操退回後舍,輕輕的哼了一聲,與眾人都散了。
曹操立於書房,荀彧和郭嘉進來道:“明公何故不發一語?是憂心群臣之心不齊乎?!”
曹操知道他們最知自己,自然不會明示說這些臣子當中有漢心的人多著呢,他便道:“呂布不足為懼乎?!”
荀彧跪坐下來,道:“呂布必要圖之,如今檄文又劍指而上,自然更應徵討。必圖呂布,再圖袁紹。中原可定。”
曹操道:“只恐檄文一事,引朝中震動。”他若出征,許都會出變故。
“呂布定,則朝中自安。明公無需憂慮。”荀彧道:“事到如今,呂布不得不伐,不僅要伐,還要攻克。”
這個曹操自然是知道的,他擔心的卻是別的。
“明公莫非擔憂不能贏?”荀彧笑道。
“非也。”曹操道:“所憂者,恐腹背受敵爾!”
“袁紹?”荀彧笑道:“袁紹不足為慮。”
曹操便笑,見郭嘉一直不說話,便也不問,三人議及了一番中原諸事,荀彧與郭嘉便走了。
曹操卻並未撤席,良久後,郭嘉果然走了回來,笑道:“明公知我,竟在此久候,知我必再來乎!”
“文若在,奉孝不肯多言,我便知奉孝定還有他言。”曹操笑道:“文若啊,雖是王佐之才,然而……”就是對檄文動心了。即使不是動心,卻也有旁觀的意思。只是其實荀彧也知道,呂布成不了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