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之前的觀察,封燊覺得蘭莛歘這個女孩還是挺靠譜的。
既然她主動聯絡,應該是覺得那個釀酒師傅的技術能滿足他的要求。
封燊透過好友申請:【你說的釀酒師傅,他能幫我代工?】
【我外公以前是汾酒酒廠的工人,早些年退休】
【他有個朋友是酒廠的大師傅】
【也已經退休了】
【兩年前去我外公村裡開了個小釀酒廠,邀了外公去幫忙】
【開學前我去看我外公,聽說釀的酒賣不好】
【不過我外公說酒是很好的……】
封燊看這螢幕連著蹦出來資訊,終於確定蘭莛歘的手速確實很恐怖。
他應對不來,索性用了語音:“那你說的那位師傅,他接代工不?”
蘭莛歘回了一段八秒的語音:“接的。聽我外公說,他們釀出來的酒,就是賣給一家大酒廠的。他們買回去,好像是要勾兌他們自己原漿酒。”
“知道是哪家酒廠嗎?”
“這個我外公沒說。好像是要保密的。”
好吧,確實是如此。
封燊曾經學習過一個失敗的商業案例。
說是某個酒廠,標下央臺標王之後銷售額爆發性增長。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但問題也出來了:銷售量遠遠超過他們本身的產能。
這家酒廠的應對,是從有些小作坊買來大量的散裝酒,用來勾兌他們的原酒。
因為散裝酒質量不一,被人曝光了,這個酒沒能繼續紅火,又開始泯然於眾,最後甚至出現了鉅額虧損。
封燊也聽說過,許多酒其實都是勾兌酒。良心一些的,還會跟一些比較正規而且有一定技術的小廠長期合作。
要是無良一些的,甚至會隨意收購家庭釀造的酒。
從蘭莛歘說的那些看來,他外公村裡的那個釀酒作坊,是跟那個大酒廠長期合作的。
那麼說來技術應該還過得去。
他想了一會,又發了一條語音:“那,他們那邊會接單嗎?”
蘭莛歘那邊也發了語音過來:【應該會接。聽我外公說,今年他們開工有些不足了。】
剛聽完一條語音,蘭莛歘又發了過來:【對了,封先生你想釀什麼酒?我外公他們會釀好些種類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