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稱道的是傳說中的“地獄之門”。
以往少年只在地理學課本上看到過“地獄之門”的圖片,但定居黑豚島後,他天天都能望到從“地獄之門”中噴出的沖天火柱。
據說至尊冕下剛發現“地獄之門”時,這座聞名人類世界的火洞,被籠罩在無邊迷霧中,那時火柱高度超過300米,聲勢極其驚人。
後來迷霧群島開始大規模的汲取火洞熱量,並在周圍修建了大量工廠,火柱的高度逐漸降低至不到150米,萎縮了足足一半。
學校的老師還說過,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最多再過10年時間,火柱將會徹底消失。
這裡的生活遠比偏遠的老家富裕安詳,由於工廠眾多極多,工作機會多且收入高,再加上本地的商品物資應有盡有,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達卡,別看了,過來吃飯!”
屋內傳來母親瑪麗安的喊叫聲。
“來了!”
少年應了一聲,轉身推開門,走進了客廳,暖意迎面而來,驅散了全身寒意。
上週一,也就是溯風之月的第一天,市政廳正式開始向整座城市供暖,全家人第一次體驗到了溫暖如春的感覺,而供暖網路的熱能,正是來自“地獄之門”。
餐桌上擺放著3盤菜餚,一份是最常見的燉海魚塊,另一份是海藻湯,還有一份是貝肉片炒蘑菇藻。
6、7年前,蘑菇藻還是一種非常稀罕的菜餚,平常人家根本吃不起,但隨著農業研究所改良品種,並大規模的推廣,如今蘑菇藻的年產量高達數百萬噸,早已進入千家萬戶,成為一種平民菜餚。
3歲的小妹妹,梅瑞,被食物的香氣饞得口水直流,但小傢伙的身高沒有木桌高,急得繞著桌子轉悠,口中連聲叫著“媽媽”。
少年笑著摸了摸梅瑞的小腦袋,開啟蒸飯鍋,一股混雜著麥香、豆米香的味道頃刻擴散開來。
“噢,媽媽,怎麼又在豆米飯中新增了海麥?這玩意的口感太粗糙了。”少年抱怨了一句。
瑪麗安小心翼翼的端著一碗燉鳥蛋羹走出廚房,理直氣壯的回答道:
“廣播裡說過,海麥含有很多來自海洋的營養元素,正好與豆米稻互補,有助於均衡營養……另外,豆米稻需要從千湖共和國運輸,而海麥是本地產的糧食,價格還比豆米稻便宜一半,政府號稱大家多吃海麥,以減輕海運的壓力……”
達卡無可奈何的屈服了:
“好吧,媽媽,現在聯邦一直在為戰爭做準備,遠洋運輸的壓力確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