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在高空俯瞰了幾眼,雷諾就深深的覺得,“鐵甲島”其實並不是一個合適的名字,“黑鐵島”才能更準確的描述這座島嶼。
因為它看起來黑乎乎的,很多地方完全沒有植被覆蓋,黑鐵礦直接裸露在外。
與其它島嶼比起來,鐵甲島上的植被堪稱稀疏,幾乎看不到高大的喬木,只有稀稀拉拉的灌木和野草。
很顯然,由於黑鐵礦的緣故,島上的土壤層極薄,喬木難以存活,只有低矮的灌木可以勉強在這裡紮根。
鐵甲島的地勢也比較平坦,看不到高大的山體,大部分割槽域都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帶,這也讓樹木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沒有山體的遮掩,一場稍大的風暴,恐怕就能將根系不深的樹木通通拔起。
鐵甲島之所以被稱為鐵甲島,是因為島上有一種叫做“鐵甲獸”的猛獸,它們性情兇猛,是這座島嶼的霸主。
從“鐵甲”二字也看得出來,鐵甲獸的防禦力極強,這與它們的食譜密切相關,也與島上的黑鐵礦有關。
沒錯,它們會吞吃少量的黑鐵礦!
因為鐵甲獸有一種獨特的能力,它們可以從黑鐵礦中攝入一定的鐵元素,再透過一種特殊細胞,將鐵元素分泌到體表,形成一層極其堅硬的甲殼,就好像海洋中的海螺海貝一樣。
與其它島嶼生物一樣,進入暴風季之後,隨著魚群大大減少,鐵甲獸下海捕食的頻率也明顯降低,更多的時候,它們會選擇在島上發呆。
這並不難理解,作為體長超過4米的生物,身軀還如此沉重,在食物稀少的情況下,覓食過程中消耗的能量,恐怕會大於收穫,相比較之下,發呆反而更節省能量。
因此,在暴風季,島上的黑甲獸數量,會比平時多出幾倍。
從最熟悉海潮群島的羅納德口中,雷諾得到了一個粗略估計的數字:不低於1000只。
在一座35平方公里的島嶼上,分佈著1000多隻野獸,每平方公里才不到30只左右,聽起來似乎不多。
可問題是,鐵甲獸可不是什麼小貓小狗,而是頂級掠食者,從這個角度來說,1000這個數字已經非常驚人。
對於雷諾來說,這就是巨大的麻煩。
想要開採黑鐵礦,鐵甲獸就是最大的障礙,不掃清它們,開採工作別想順利的進行。
不過出乎眾人的意料,直到大塊黑鐵礦壘成的工事完成,也沒有一隻鐵甲獸出現,似乎它們都待在島嶼深處,沒有注意到沙灘上的情況。
但是卻沒人放鬆,因為,該來的始終是要來的。
“砰砰……”
“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