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我開掛我驕傲了嗎> 4、鬥牛(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鬥牛(一) (1 / 3)

不得不說,年輕就是好!

若換成原來那個39歲的王大林,讓他也這樣“跳投”1200多次,沒個兩三天鐵定回不了血。

早餐簡單啃了幾片面包,王大林便拿著籃球出了門。

只剩100球,這次他僅耗時二十分鐘就輕鬆完成,大氣兒都沒怎麼喘。

興致沖沖地領取了500積分獎勵,開啟能力值加點的頁面,王大林頓時失落感爆棚……

特麼的!太黑了吧?加1點體力值竟然要200積分?

合著我累死累活投進了1000球,就夠加2點體力?……話說這體力54和56又有什麼區別?

還不一樣都是“樂色”?

王大林眼珠一轉……如果用來提升三分能力會怎樣?

“臥槽!提升1點三分能力居然要500積分?”

既然如此他也不再糾結,直接加了2點體力值。

反正三分能力67比66也沒準個啥,估計每一百球能多進一兩個罷了。

加2點體力至少能多投十來次吧?

這就叫“兩害相權取其輕”!

再說,第二項系統任務可沒要求非得“跳投”,應該能輕鬆一些吧?

王大林滿懷希望地來到三分線前面,剛出手兩次便已發覺……這特麼也沒輕鬆多少啊?

誠然,投三分時系統並沒要求他必須跳多高,在起跳上倒是省了些體力,可手臂和手腕出的力卻是大了許多。

NBA每年全明星賽都有“三分球大賽”,其中許多參賽選手都用了“掂兒投”這一投籃動作,也就是略微一個小跳就投籃出手。

這種投籃動作在正規比賽場上當然不行,放在“三分球大賽”中卻相當實用。

畢竟沒人防守嘛!

既能節省體力,又能提高投籃的穩定性。

當年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的邦納就是這種投籃動作,職業生涯三分命中率達到了35%以上。

當然,若沒有“GDP”組合把對方的防守球員帶走,就他這種投籃動作……一場球能出手幾次?

其實要論投籃穩定性,完全不跳才是最穩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