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進得了錦繡給的一百兩銀子,以及錦玉給的一大包袱新衣裳,心情大好,整個人精神煥發起來,很是認真用功地讀書了幾天書,而小梁氏也收起逐漸顯露的尖酸潑賴本性,又裝回她的賢惠溫良、柔情似水,像往在學館裡那樣把馮進當大爺恭維服侍得舒舒服服,馮進就受用她這套,夫妻倆因生活困窘一度陷入緊張的感情又恢復如初,和睦恩愛甜蜜得令馮家其他女人們牙酸。
最終馮進在小梁氏的溫柔攻勢下,答應了她的求告,把村長的勸囑和馮老爺子的反對置之腦後,執意拿出趕考盤纏裡的一部分,在方石鎮上租下一個小院,帶著小梁氏和一雙小兒女搬離東山村,打算一家四口團圓和樂過幾天逍遙清靜日子,然後留小梁氏母子在方石鎮上,他進省城參加鄉試。
至於那一百兩銀子夠不夠開銷?小梁氏已替他算計好了:一百兩交房租、養妻兒以及參加鄉試是足夠了的,等馮進鄉試成功中了舉人,錦繡姐妹還不得巴巴兒地再送銀子來?再有啊,請一場酒宴,各方面來恭賀的也會送禮金,到那時,進京趕考的銀子怕是多得用不完呢!
馮進深以為然,於是便安心和妻兒在方石鎮上住下,每日除了讀書,便是和張立洲等秀才們聚會,或飲酒吟詩對奕或談論文章時題,回到家裡,精心梳妝過的小梁氏黛眉含情紅唇誘人,端茶送水溫柔服侍,一雙小兒女離了東山村那種髒亂環境,也回覆從前的清秀乾淨,活潑快樂繞膝承歡。馮進不由得愜意嘆息:這才是生活啊!馮家院子那樣的混亂,哪是人過的日子!
他倒是完全忘記了前妻田氏和三個女兒,曾經在馮家院子裡過了那麼多年!
馮進剛在方石鎮上住下沒幾天,張家便得到喜報:張瑞文中秀才了!
張家夫妻喜不自勝,大擺喜宴遍請親友鄉鄰來家喝酒,馮進作為張父同窗好友,自然也備了禮物。帶著妻兒前去。
也不知張家是有意無意。請了馮進之外,又再往東山村下了幾個請帖,把他們的新姻親林家、馮老爺子、田宅甚至族侄媳婦周香草孃家全都請了。那架勢,像是唯恐沒人知道他家兒子中了秀才似的。
明白人一看就懂這其中用意:無非是在向馮錦繡示威誇耀,笑她當初有眼不識金鑲玉,把個前程遠大的佳婿給放走了!
有馮進在鎮上。馮老爺子自是不會來赴這個酒宴,林家、周家倒是都來了。而田宅也沒事人般,由關傑攜賀禮過來露了個面,沒入席吃酒但全了禮數。
張父張母跟關傑客氣一番,特意叫來滿面春風愈顯文雅秀逸的張瑞文來給關傑行了個禮。並十分關心地打聽錦繡可訂親了?田氏近況如何?關傑笑容平和地說妻子田氏已經有喜了,家裡姑娘們每天讀讀書描描紅繡繡花,日子過得安寧愉快。至於大姑娘錦繡,目前暫時還沒說親。不過年紀也不大,家裡還想多留她兩年。
張瑞文聽了關傑的話,眼中神色不明。
張父張母心中卻是瞭然:哪是想多留兩年?怕是根本就沒人上門提親罷!
當面拆穿終究是不厚道,張父張母都是會做人的,當初錦繡不管不顧地胡鬧,幾次三番給臉她不要,弄得自家兒子一度遭人非議名聲低落心情境遇都不好,如今總算是晦氣去盡,兒子另覓得親事又考中秀才有了功名,從此便是品質清高受人尊敬的優秀俊傑,錦繡卻依然是那不尊父母之命任性妄為的潑悍村姑,放棄了張瑞文是她自作自受,以後嫁不出去也不關自家的事,就不跟她計較了!
張母滿面堆笑向關傑道了喜,說等忙過這陣,就去東山村探望田氏。
關傑回到家轉告了張家人的意思,田氏和錦繡只當張母是隨口說說,都沒放在心上。
誰知幾天之後張家人真的來了,不只是張母一個人,而幾乎是傾家而來!
張父張母、張瑞文張瑞雲兄妹、小妾春紅以及出生剛滿百日的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