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天大家只是驚歎高塔和那浮在空中,不知作何用處的巨大建築地基。
整整一天時間,秦壽在“天堂之門”上方“搭積木”,連“戰艦”的底盤都沒完成。
第二天早上,底盤地基順利完成,開始圍起四周,做“戰艦”的牆體。
在秦壽自己眼中,戰艦一點點慢慢成形,有條不紊。可是在別人眼中,根本看不出這跟戰艦有任何聯絡。
原因很簡單,浮空建築完全是由水泥方塊搭起來的,沒有金屬質感,你不說別人哪裡能懂?
後期可以對水泥方塊進行升級,變成包鋼方塊就有金屬質感,考慮到如此龐大的浮空城要全部升級成鋼耗費太大,可以塗染,製造出遊戲道具“刷子”,準備好染料就能把方塊塗成任何材質外形,可以自己決定顏色、圖案、花紋什麼的,利用金屬圖案就能把“戰艦”變得立體。
塗染只是改變外形,並不會改變方塊的實質,譬如染成木製方塊樣式以假亂真,其實它還是水泥。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掌握要領,搭建速度比較慢,擔心搭錯一個就得返工。之後逐漸熟練,多數時候可以不停頓地按照心中所想,一塊塊搭出“戰艦”的“骨架”。
等到第三天,大致構造已經完成,“戰艦”的巨大底盤,四面牆體、支撐柱、“船體”甚至機翼、尾部“噴射器”都有大致輪廊,形成一個能夠擋風遮雨的建築框架。之後只要慢慢完善內部“裝修”,浮空城便可完成。
到了這個時候,倖存者們已經看出個大概,雖說水泥材質的浮空城跟太空戰艦還是畫不上等號,至少有人認出這是超巨型“飛機”。
一直到第四天,秦壽在“機體”周圍牆面安裝搜尋得來的大量鋼化玻璃窗,開始粉刷“機體外殼”,逐漸轉為金屬化外形,倖存者們才能確定,這是一架科幻電影裡面才會出現的太空飛船,只是理解不了秦壽造這個“太空飛船”的原因,難道這玩意還能變成真的,帶著所有人上太空不成?
秦壽在第四天太陽下山之前,終於實現這個巨大工程,甚至進行內部建造裝修,將基礎劃分出來。
“飛船”頭部區域作為“艦長室”,屬於秦壽自己,所以空間最大,能夠放置的東西最多。同時房間三面鋼化玻璃窗戶可以欣賞周圍美景,也可以作為瞭望臺隨時檢視基地兩邊主道,第一時間發現倖存者和其他勢力成員途經這邊。
當然,不止秦壽這裡,幾乎整個浮空城的房間都能透過窗戶瞭望,比枇羅山的瞭望臺還要看得清楚。
緊挨著“艦長室”的分為兩部分,左邊是食堂建築,右邊是倉庫建築,再往後是個巨大空間,這裡將成為秦王朝庇護所的活動廣場,到時候舉辦各種慶祝活動、派對什麼的,會場就在食堂邊上,供餐最方便。
活動場所後面,由一條寬闊走廊直達高塔方向,作為浮空城通行道路,道路兩側有足夠空間建造成多層公寓房間,可以一直排過去,每個多層公寓都能容納大量倖存者,確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道路兩側還能放置綠化建築,隔開道路不會被來往穿行的人影響到。
若是住滿,能在這個浮空城基礎往上增設飛船第二層、第三層,怕影響飛船外形美觀程度,也可以從側面“機翼”向外延伸,透過“天堂之門”建造另外一架“宇宙飛船”,中間以吊橋相連,只要資源足夠,可以無限延伸,也不一定非得建成“宇宙飛船”,既要基礎打好,城市、宮殿想要什麼都行。
“機翼”內部也是有用空間,可以作為會議室,也能作為向外延伸的起點。
剩下還有很多工作,可以慢慢來不用著急,甚至能夠分配給庇護所的倖存者,讓他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