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記不得,多久沒那麼笑過了。
許是歸了家,才心安。
“你不是要問我怎麼當的說客,讓韋彤繼續活著嗎?”
“嗯。”
“現在你明白了嗎?”
冷語點頭,明白了。
人都是獨立的,沒有誰因為誰而活。
寒晨沒有因為家鄉忘了他,而絕望自殺。
沒有因為全國辱罵他,而以死謝罪。
韋彤沒有因為思明的死,而跟隨思明而去。
他們無論如何,都會選擇活著,他們並不是怕死,而是怕死得那麼的沒有價值。
就像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句話一樣。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
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以前想去死的冷語,聽到寒晨以身作則告訴他這些,不由得笑了笑。
“如果你經歷了我所經歷的一切,你未必想活著。”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人類的悲歡並不共通。
因此,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重新關上了門,寒晨略顯不捨的看了一眼破舊的老屋,鼓起勇氣彷彿下了個莫大的決定,緩緩地說:“明天兒我就讓人把這裡拆了,重新建造個屋子。”
冷語沒說話,這事兒總要變的,老屋總有一天會倒塌。
不如直接推了它,重新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我有個戰友,她有個女兒叫娟娟,娟娟曾經評判這間房屋。”
“她說叔叔啊,它不能永遠的留著,你得讓它怎麼來,就讓它怎麼的去結束。”
“然後重新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幾十年都不會變的。”
娟娟的性格,早已註定了她的命運。
或許她是錯的,又或許她是對的。
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