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德薛禪邀請耶律楚材:“此次來中原,我還要去看望長春真人,你是否願意同行?”
“長春真人?他可是漢人的智者啊!有機會一睹南北兩位智者會晤的盛事,我豈能錯過。”耶律楚材欣然答應。
“年輕人,不要自謙,你也算是契丹人和女真人中的智者啊!”
於是,兩人向長春真人藏身的嶗山趕來。
經過一番打聽,兩人好不容易才在嶗山樹林中的幾間茅屋前,見到了年近六十,依然是聲姿高暢的長真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嶗山有了真人,足以名垂天下!”德薛禪油然而嘆。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晚輩向真人請安!”耶律楚材肅然起敬。
“致虛極,守靜篤,僅此而已!”長春真人悠然而答,將兩位客人帶進屋裡。
三人坐下以後,德薛禪和耶律楚材主動介紹了自己,長春真從兩位客人的長相,已猜出德薛禪是蒙古人,而耶律楚材到底是契丹人還是女真人,還一時不能確定。
聽了介紹之後,長春真人也有些意外:“沒有想到,一個是草原智者,一個是契丹才俊,怎麼結伴而來了?”
德薛禪便將自己先去中都,拜訪了耶律楚材之後,然後邀請對方,一起來拜訪的事情,簡要地講了一遍。
“兩位遠道而來,有何指教?”真人邊吩咐弟子煮茶,邊詢問兩位客人。
“渴幕真人的大名,想請教幾件事情。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真人選址深山,又臨水而居,是取智之義,還是取仁之義?”德薛禪的年齡,與真人差不多,語氣是不亢不卑。
“一睹真人廬山真面目,如沐春風,如登春臺。倘能賜教一二,豁人耳目,豈不更好。”年輕的耶律楚材,語氣略帶謙遜。
“仁山智水,是儒家的說法。對於我們道家來說,向山而居,主要還是取其致虛守靜之意境,就如耶律晚輩先前所引用的那樣--心遠地自偏。”
見耶律楚材點了頭,真人繼續,“我們道家認為,上善若水,向水而居,主要取其仁,與儒家向山取仁,稍稍有一些不同。”
“解得好,德薛禪受教了。”
三人針對儒家和道家的一些知識,進行了探討。長春真人見一個蒙古人,一人契丹人,竟然對漢文化研讀得那麼深,不由產生了敬意。
格格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