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覺得,戰爭的目的,除了奪取對方的地盤和財物,最主要的是讓對方屈服,如果對方投降的話,我認為沒必要殺太多人。”
桑昆顯得有些不屑,開始反駁:“說得倒輕鬆,不殺死對方的成年男人,他們隨時都可以進行報復。舉一個例子,當初蔑兒乞人搶了孛兒貼,如果當時將乞顏部的成年男子全部殺死,這次就不會遭到報復,也不會有滅族的災難。”
鐵木真無言以對,札木合也開始反駁:“安答,你可能忘記了一件事。在以前,金國怕我們蒙古人不好對付,竟然想出了‘三年一減丁’的做法,就是每隔三年,就會派軍隊來到草原上,將超過勒勒車車輪高的男孩全部殺死,這樣做的目的,還不是怕我們蒙古人報復啊!”
德薛禪只得出面,為鐵木真辯解:“桑昆、札木合、鐵木真,你們都有自己的道理。就拿金國減丁的事情來說吧,當初為了徹底征服我們蒙古人,確實實行過‘三年一減丁’的政策,結果適得其反,引起很多草原部落的反抗,他們只得派出軍隊,深入草原來征服,甚至還派出名將完顏兀朮,結果收效甚微。其中,鐵木真的祖上合不勒汗,還在興安嶺大敗金國將領呼沙呼呢。”
“那後來呢?”札木合問道。
“金國學聰明瞭,認為一根手指,按不住無數的跳蚤,便不再用屠殺的方式,一邊在邊界修界壕,一邊用籠絡政策,拉攏聽話的蒙古部落,作為他們的馬前卒,幫著收拾不聽話的那些部落。”
“與女真人交界的塔塔兒部,就是這樣的角色吧?”札木合問道。
“是啊,如今的塔塔兒人,已是女真人的鷹犬。這個例子,就足以說明了,鐵木真所說的話? 也是有道理的。”
德薛禪講到這裡,開始故弄玄虛? “漢人有一句話? 是最好的答案,你們想不想知道?”
鐵木真來了興趣:“當然想聽? 孛兒貼給我講了一些漢人書上的東西,他們說得真好!”
桑昆的臉上? 又有些不屑? 但不好講出來。
“漢人的《孫子兵法》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也就是說,不出一兵,不殺一人,就讓對方投降? 才是戰爭中最大的勝利。”
“什麼?不出一兵? 不殺一人,就能讓敵人投降,漢人是異想天開吧!”桑昆當即開始質疑。
“可以理解,畢竟你們不瞭解漢人。漢人是農耕民族? 他們打仗,如果殺人過多的話? 奪取對方的土地後,就沒有人耕種了。”
“不過,漢人還有一句話:殺敵一萬,自損八千。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吧?”
鐵木真表示理解:“漢人說得對,再怎麼厲害的軍隊,在與對方進行廝殺時,敵人肯定會反擊,你殺了人家一萬,自己死八千,即便是贏了,自家也死了不少人啊!”
“從這個角度來講,‘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句話,確實有道理。”德薛禪嘆道。
桑昆不服氣:“德薛禪首領,漢人只是信口胡說,您不如舉一個實際的例子,讓我們揣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