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訓練:在跟蹤訓練時,還要求它們養成發現獵物後,及時向主人報告的好習慣。
出去打獵時,經常會讓獵犬分散開來,在老林子中單獨尋找獵物的蹤跡。一隻好的獵犬,找到獵物的蹤跡後,會興奮地跑回主人身邊,用頭對著獵物的方向,一聲也不叫,只是用力地搖動尾巴,表示發現了獵物,要主人跟著去獵殺。
打獵訓練:正式打獵前,不得給獵犬喂任何食物,它們的肚子是空的,跑得才快,也才有打獵的強烈慾望。
打獵時,要由易到難,先讓它們去捕殺野兔等小獵物,然後再學著捕殺獾子、狍子等大的獵物,只有勇猛而經驗豐富的強壯獵犬,才能跟著去獵野豬、駝子和山大王等猛獸。
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反覆教獵犬,不讓它們咬死野兔等小獵物,以後再獵狐狸、黑貂等皮張動物時,才不會咬穿皮毛。
由於獵物太雜,打獵訓練中最難的,是教獵犬如何下口,咬中獵物的什麼部位最好。如捕狐狸、黑貂等獵物時,要輕咬頸部,不得咬穿皮毛;對於大型獵物來說,又要避其正面的鋒芒,從後面去撕咬。舉例來說,馬鹿的前蹄力量很大,又擅長用一對前蹄敲打,公野豬前面的一對獠牙更是鋒利無比,而駝子正面的爪子帶倒鉤,對於這些獵物,獵犬都不能從正面發起攻擊,最好是從後面去撕咬,以拖延獵物的逃跑時間,從而為主人追趕和射殺提供機會。
打獵訓練時,必須要教獵犬捕到獵物後,不得私自吃掉,而是要叼回來給主人,對於那些叼不動的大型獵物,則要守在旁邊,用吠聲通知主人,等主人來取。
其它方面:一般的公犬,到了一歲,就要去勢,長大後才不會追逐母犬,才能成為非常聽話的獵犬。
為了掩蓋獵犬的氣味,獵殺第一隻獵物後,要教獵犬用舌頭舔舐獵物身上的血,然後再舔到它們的皮毛上,這是借用獵物的血,來掩蓋自己的氣味。
如果要訓練一兩隻專門獵黑貂或狐狸皮毛的犬,在第一次出獵之前,必須要用黑貂或狐狸的熱血,來灌它們的鼻子,這種強烈、刺激的氣味,會將獵犬折磨得非常痛苦,一生都忘不了,當它們再次出獵時,就好似與黑貂或狐狸有仇一樣,捕殺時就會非常賣力的。
真是術業有專攻,就像馴鷹屯馴海東青一樣,馴犬屯的馴犬方法,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三位客人聽了,都信服地點了點頭。
後來,三人還了解到,契丹人與女真人一樣,都不吃狗肉,也不穿狗皮,自己的獵犬死了以後,還要掩埋起來,不讓猛獸吃屍體。
第二天,為了一睹契丹人與這些訓練有素的獵犬,是如何配合打獵的,三人跟著主人和一群獵犬,到附近的老林中子,打了一次獵。
就連經常帶著獵犬打獵的忽魯,也不得不認為,這些獵犬的水平,是自己的獵犬遠遠不及的。
回來時,鐵木真突然發現兩座高聳入雲的陡崖,像壁立一樣,並列在遠處,其中一座的頂上,竟然還有一個平臺。
他仔細觀察時,竟然發現平臺上,還有羊活動的身影,於是指著問主人:“那些羊是什麼羊,簡直太厲害了吧,是怎麼爬上平臺的啊?”
“說起黑水白山的羊,只有兩種羊很特別,一種是地下老林子的懸羊,到了晚上,可以將角掛在樹上睡覺。”
看著三位客人詫異的表情,主人來勁了,“另外一種羊,就是這種可以攀爬懸崖的青羊了。”
“懸羊?青羊?”鐵木真果然是聞所未聞。
善於言辭的主人,邊走邊講了一個傷感的青羊故事。
俗話說,山羊走巖麂走岡,青羊是這裡住得最高的動物,長得像山羊,只是頸毛很長,下巴上沒有鬍鬚,顏色也不是普通山羊的黑色,而是青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