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和孛兒貼高興地答應了。
晚上,德薛禪應忽魯和阿里不之邀,帶著兩個孩子和全部弘吉剌獵人,帶上了做好的肉和馬奶酒,來到了女真人的窩棚外面。
大家坐在篝火旁邊,在明晃晃的月光下,一邊飲酒吃肉,一邊聊關於馬鹿的話題。
馬鹿也叫“四不像”,其頭像馬,角像鹿,身像驢,蹄像牛,身驅有驢馬那麼高大,因而被稱為“馬鹿”。
忽魯興奮地說道:“這裡是興安嶺有名的‘鹿鳴灘’,沼澤地上有好幾處鹽鹼地,是馬鹿聚會的地方。早春時節,冰雪開始融化,可以看到成群的馬鹿,在鹿鳴灘飲水洗茸。每年秋天,秋高聞鹿鳴,這裡更熱鬧了,成百上千只馬鹿彙集在這裡,參加一年一度地相親大會,叫聲此起彼伏,屁股上那黃白色的光斑,在陽光下直晃人的眼睛。公鹿之間打鬥時,鹿角的撞擊聲,老遠就可以聽到。”
他的語氣中帶著惋惜,“早來十天多好啊,我們獵到了三隻八叉角公鹿,角距足有兩米長,那鹿角可沉了,連一般的女人都抱不動。”
阿里不補充說:“公鹿打鬥之後,渾身會發燙,跑到溼地裡,像野豬一樣洗泥漿浴,將稀泥裹到身上降溫。我們便利用這點,一部分人蹲守在溼地邊進行伏擊,其他人則分散在林子中,用樺木做成的鹿哨,模仿公鹿的叫聲,吸引公鹿前來決鬥,等公鹿快接近時,大家便隱藏起來,再用弓箭射殺就行了。”
“來捕魚兒海獵天鵝前,我們還用獵鷹,捕殺了很多山雞。那個時候,山雞經過一個夏天的進食,肉很肥,油很厚,而且到處都是,受到驚擾後,往往呼喇喇地飛出一大片,我們帶來了好幾輛勒勒車,每天都是一車一車地往回拉。”
“是啊,如果找到山雞聚堆的地洞,一下子就能掏出二三十隻。不過,用戴著哨子的獵雕捕到的山雞,由於身子骨嚇酥軟了,吃起來更帶勁一些。”忽魯見鐵木真睜大了眼睛,頓時也來勁了。
鐵木真邊聽奇聞,邊喝甜得發膩的蜂蜜水,還第一次吃到了美味的鮮菇燉鹿肉和山雞肉,感覺非常愜意。
博學洽聞的德薛禪,當然又成了焦點,開始為大家講興安嶺的很多趣事:“興安嶺北邊的黑水,產一種鰉魚,簡直是魚中之王,大的比牛還大,雖只有五米多長,卻有一千多斤重,這種魚除了個頭大,色彩豔麗,味道也鮮美,過去的契丹皇帝,每年都用最大的鰉魚作頭魚宴,來宴請群臣。”
“這種魚很兇猛,連狗魚也吃,聽說它的身上,有二十七根毒刺,人被紮了會中毒,還非常不好治。”忽魯接著補充。
大家正在感慨時,德薛禪豪爽地舉起酒碗,與大家幹了碗中酒:“黑水春天產鰉魚,秋天又有很多大馬哈魚,從海里來到黑水,準備去興安嶺的各條支流產卵。每年這個時候,黑河與支流的有些河段,黃若漢人錦緞的大馬哈魚,塞滿了河道,多得可以踩著魚背過河,當地人捕都捕不過來。什麼野豬、狗駝子、馬駝子、烏鴉、座山雕等野生動物和鳥兒,都來到河邊吃魚。這還不奇怪,而最奇怪的是,你們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當地土生土長的馬,竟然都不吃草了,都改吃大馬哈魚了。”
大家聽了,除佩服德薛禪的見識廣博,也對興安嶺豐富的物產,有了進一步地瞭解。鐵木真正處於好奇的年紀,更是對女真人和他們生活的這片興安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大家談興正濃時,營地外面傳來了蒙古獒的狂吠聲,從叫聲聽起來,好似與另一種動物正在對峙,忽魯點燃了一根松明子火把,帶著大家向吠聲走去,想一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