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密函被輾轉送往秦都,幾日之後,到了赫連城手中。
站在離王府書房的窗前,赫連城背在身後的手中,便攥著這份密函。
冷煞從外面進來,正瞧見赫連城神情凝重,似是陷入了深思。
自打回來,赫連城心情就沒有好過。
軍功彪炳的戰將歸國,不得嘉獎便算了,連著幾日,被朝中大小官員輪番參奏,被斥窮兵黷武,有損國體,令秦國在邦交之上,竟無施展空間。
其實類似情況,很早之前便有了。
赫連城曾說過,朝堂上養了一堆軟骨頭。
當年大秦國力衰微,不得不看別人臉色時,一幫秦帝口中的股肱之臣,根本不想奮發圖強,只顧著慫恿秦帝對外求和,以求偷安。
如今,正是赫連城帶著一班將軍四處征戰,披荊斬棘,以所向披靡之勢,在各國面前豎立了大秦國威。
可恨有些傢伙腰彎得太久,再挺不起來了。
更可恨的是,你在前方浴血奮戰,有人背後小動作不斷,吃裡扒外地扯你後腿。
便比如這次,幾道聖旨催著赫連城必須回京城,便是有人在秦帝面前進了讒言。
“什麼事?”赫連城突然開了口。
冷煞回過神,抱拳稟報,“魏國使臣前日又悄悄去見了幾位朝中重臣,皆是從偏門送了厚禮。”
話說到這裡,冷煞抬眼看了看赫連城。
後面就看赫連城如何處置。按離王殿下的暴烈脾氣,敢在背後算計他的,別說繼續在官場上混,命也不久矣。
不過這回,冷煞似乎猜錯了。
赫連城的反應居然是,“隨他吧!”
雖然納悶,冷煞還是退了出去。
這會兒屋裡又只剩下赫連城一個人,片刻之後,他又將那封密函拿了起來。
原本赫連城還在斟酌,如何儘快將雲雪瑤帶出來,卻沒想到,有人又出了妖娥子。
雲清寧還真有膽量,居然提出,讓他與魏國和談,還說已經在盡力說服魏帝。
看到密函的那一刻,赫連城不只是不屑一顧,更是火冒三丈。
赫連城從不相信,所謂“以和為貴”。
這世上本就弱肉強食。尤其國與國之間,哪有什麼溫良恭儉,謙謙相讓,無非是用刀槍說話。
赫連城幼年之時,親眼目睹秦帝卑躬屈膝地向吳國進貢稱臣,那份恥辱早就深深刻在他心裡,永生難忘。
長大成人之後,赫連城頭一個滅的便是欺軟怕硬,根本不堪一擊的吳國。
這世上赫連城最不能忍,便是辱他之人。
也正是由此,拉開了赫連城征戰各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