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齊人之福(怨偶)
聽說朝臣們彈劾貴妃,始作俑者貴妃的孃家成國公府也被噴成了篩子,紛紛力主打壓此等權貴的囂張氣焰,以平天下仕林清流還有世家的怒氣。皇後心下舒服得很,外面那些流言也是她讓承恩侯私下去推動的。
貴妃被禁足倒也不願意坐以待斃,支使身邊的宮女去說動,想著召辛氏女入宮,加以安撫勸說,也許就能了了此事。
好在被皇後身邊的人盯著及時發現,稟報給了皇後。
而皇後先是去告訴了皇帝,又緩聲勸道安玄公正臥病在床,留孫女在身邊侍疾盡孝心。皇家就這麼急匆匆地宣召入宮中,未必臉面太難看,傳出去了還不知道會被說什麼樣子,誤以為皇家威逼欺負弱質女流。
皇帝聽了這話,也覺得很有道理,不但去了壽安宮同太後說一聲,“這些事還請母後暫且不要再管了。”
順便還延長了貴妃的禁足時間,讓她安分一點,好好反思己過。
傳召辛盈無果後,皇後非但沒有加以責難,還派人賞賜了不少東西,包括各類珠玉珍寶還有許多內庫的珍貴藥材。
這樣一來既不失皇室體面,又表現了對安玄公這位德高望重大儒的敬重關懷。
皇帝也覺得皇後行事周到,頗有大家風範遠勝過貴妃。
而在皇後身邊的人也有不解,何不等太後和貴妃將辛家姑娘傳召入宮,事情鬧得更大些再去阻止,好唱個紅臉,也能讓貴妃更沒臉一些。
皇後嘴角微彎,笑意間卻帶著譏諷和寒意,貴妃最蠢笨的一點,是還不知道得罪了安玄公和天下士林意味著什麼。
打從辛家姑娘退婚開始,成國公府和安玄公就結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這就給了承恩公府拉攏示好安玄公的可能。
她為辛家姑娘擋下來自皇室的麻煩,一來感謝因為她退婚引發的風波,而給了皇後和承恩公府打擊削弱貴妃以及背後勢力的機會,二來也是給安玄公施以人情,而這份人情日後便能用得上。
皇後相信以安玄公疼愛孫女的表現來看,想必一定會記住她的真心善意的。
——
最後安玄公‘撐著病體’上表陳情的一篇辭賦,更是掀起了此次賜婚風波的最高潮。
安玄公是受世人景仰的學問大家,通經史也極善辭賦。他這一篇《憫幼》寥寥數百字,卻是字字如泣血般,令人潸然淚下。
文章先是自敘了一下出身往事,辛氏雖是歷經數百年的詩書禮儀大族,但到他這一代已然人丁凋零,門衰祚薄,年少時更是煢煢孑立,沒有父兄旁親扶持。好不容易在學問上有所作為,又成婚生子,人到中年,發妻與獨子兒媳就早早撒手人寰,只留下一個孫女與他相依為命。
可憐他孫女如他一般福薄,外無叔舅擋風,內無父兄遮雨,孑然一身猶覺單薄。
寫及此處,安玄公筆鋒一轉,又說道老夫的孫女年幼時起便十分孝順貼心,令他得以承享天倫之樂,為人又聰慧靈秀,實在是個世間少有的好姑娘,故此他輾轉反側也想為孫女找個好歸宿。
奈何為人所誤,生出許多是非毀譽來,實在不是老夫所願意看到的。
文末安玄公言辭間表露心生黯然退意,自覺人已老邁,病體不堪,打算帶著孫女回江南祖宅養老,安度晚年,也好遠離這些是非紛爭來。
凡是聽過看過這篇文章,無不大生同情,憐憫之意。
字字句句可見安玄公的舐犢之情,令人萬分動容,甚至淚濕巾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