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幼便聰慧遠超常人,如今尚未滿十五,便有許多別人一生也無法企及的傳世佳作,你自問這正常嗎?”
“你不但文采斐然,更是文武雙全,在邊關磨練數年的武將子弟不是你一合之敵,更於絕境之中救下二皇子,你自問這是人力可以做到的嗎?”
“驚才絕豔之人並非沒有,但如你這般的,不是妖孽又是什麼?”
陳潁瞬間便明白了和尚打的什麼算盤,正常情況下,被這般質問,肯定會想起和尚以一敵百的奇異,並以此反駁。
然後和尚便會給陳潁冠上一個神仙轉世、天命之人的名頭,反行捧殺之法。
和尚可以奇異,因為他是出家人,而陳潁非但不是出家人,身後還有一個大家族,若是擔上一個天命之人的名頭,皇家絕對容不下陳潁。
哪怕陳潁現在立即出家也來不及。
不過既然看穿了對方的想法,陳潁自然不怕,嗤的一聲笑了出來,反駁道:
“駱賓王七歲作《詠鵝》,流傳至今。
孫權九歲出使荊州,討要父親遺體。
甘羅十二歲出使趙國,智取數城,拜為上卿。
岳飛長子岳雲十二歲便能領軍征戰,二十一歲以百騎破百萬雄師。”
“這些人那個不比我更驚才絕豔,按照你的說法,豈非他們也是妖孽,也會禍亂國家?”
“可事實是什麼?他們非但不是妖邪禍患,反倒是英雄豪傑。”
“今日你僅憑我遠比常人出色,便誣我為妖孽,我絕不屈服。”
“你只說我遠超常人的才幹,可知我自幼便習文練武,風雨無阻,日日不輟。”
“還有陛下,更是最好的例證。陛下年幼之時接承重擔,終致國朝興盛,鄰國伏首,又有多少人能體會陛下背後付出的努力和辛勞?”
太上皇聽聞此言,想起繼位初期所受的磨難,以及變強路上受到的嫉恨非議,一時間與陳潁感同身受,竟紅了眼眶。
和尚見太上皇如此,忙加料道:
“簡直是強詞奪理,你舉證之人,哪個如你一般文武雙全,還謀略過人?”
“就是不說這些,單是你這具身體,便遠異於常人,目可察微,夜能視物,耳力亦是極佳……”
不等和尚說完,陳潁便冷笑道: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你拿不出證據,便將這種無法驗證的罪名扣在我頭上,你還能更無恥一些嗎?”
和尚也是被陳潁的無恥氣笑了,明明在風月寶鑑的磨鍊下變得五感遠超常人,居然還能臉不紅心不跳地反過來質問於他。
“你要證據,那我便給你證據。”
說完和尚向太上皇躬身道:“陛下,請傳烏燈上殿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