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的那麼難聽,是沒裝操控系統,但動力系統是裝了,提前設定個加油裝置不就結了?測不了成品還不能測半成品了?”
“沒這個規定啊。”
“那我也沒辦法,完整的空天車肯定是撞不上的,你綁著它它也要跑,還會釋放一定的強烈磁場阻擋金屬物質的靠近。如果是鳥類靠近,還會自發噴出網罩。那些東西一般用不上,你綁著空天車,它跑不掉的時候就會自發使用了。”
權衡再三,檢測所也只能接受這個建議了。
隨著一聲刺耳的爆鳴聲,空天車突破了音障,狠狠的撞到了測試裝置上,把測試臺都給幹飛了,然而塵埃落定後,空天車車頭完全散碎,裡面一個氣囊裝的東西散落在地面,但是整體框架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這是卸力用的,碎掉的材料能卸力,裡面的特殊氣囊也能卸力。雙重作用下,乘客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小了。不信你們看看假人受到的衝擊資料。”陸江的聲音“適當”的提醒了一下。
回過神來的眾人立馬檢視了資料,結果還真的是,乘客只是相當於被一個跑得很快的人撞了下,難受肯定難受,起碼不會致命。
這可是音速之下的結果!長天科技一直強調,空天車在城市內基本上不會超過兩百公里,人家靠走直線距離縮短時間,不是靠速度縮短時間。那這麼一來,還有什麼好怕的?
後續也做了高空墜毀實驗,即便是沒有降落傘,數層樓高的條件下都沒事。如果有了降落傘,那就根本不用擔心。
只要非操作原因導致的下落加速度達到自由落體加速度,降落傘就會自動開啟,即便作業系統失靈,還有機械系統能開啟。即便兩者都壞了,它也會自動開啟。
碰撞實驗足足做了三天,上天下海地面跑,摔的撞的燒的電擊的,全都安排了,統統創紀錄的透過了。
就這些因素,長天科技早就考慮過了,自己都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實驗,條件更加苛刻。檢測所的人甚至真的安排了空中撞擊測試,空天車完美透過,無論是單方面撞擊還是多輛空天車互撞,全都沒撞上,那些空中的意外飛行物也都被一一躲避。
最後,空天車拿到了生產,使用的許可證。而檢測所的團隊回頭寫了詳細的檢測報告,這份報告甚至被譽為“科幻”,裡面描述的東西超出這個時代太多了。
也正是因為產品跨時代的特性,完全沒有任何標準,任何框架能管理,所以夏國汽車研發中心徹底妥協了,將有關的標準交給長天科技自己制定,它說啥就得是啥。
陳瀟停了陸江的報告,只是簡單的點點頭,這個結果是意料之內,基操,毋六。接著指示陸江做三件工作。
第一是制定詳細的規則,這裡說的規則不只是生產同類產品的要求,還有相關空天車運營體系的規定。細說起來的話一天都說不完,得分開不同的領域,然後組建不同的團隊進行討論。
生產的,管理的,運營的,甚至還得有處罰性的問題,對配套體系的要求。這些活本來應該是夏國有關部門乾的事情,但是他們都不太清楚空天車到底能做到哪種程度,也就無法針對性的制定規則了。
後來,這套規則一制定,當即就引發了一陣轟動。大家都說長天科技不能這麼幹,它制定的各方面標準猶如南天門那麼高,誰還能入局?
第二件便是立馬鋪開生產線,全力生產空天車。如果人手不夠就招募,場地不夠就跟所在地商量,尋找廉價便宜的土地建造廠房。
不過,長天科技在全世界範圍內似乎就沒有給過租金,全都是求著它去建廠的,實打實的拉動經濟更重要。
第三件事也算是老慣例了,不能放鬆產品本身的技術迭代,要繼續發展技術,改進生產流程,降低產品本身的成本。
這是啥?這是內卷,自己跟自己卷。十幾人的空天車成本七八萬,六個人的空天車成本四五萬,就這樣的成本還要繼續降,長天科技對自己真的是太嚴苛了。
陳瀟卻不計較這些,長天科技節約的成本,從來都是反饋到使用者的身上,讓大家花更少的錢,享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從來沒有增加過利潤的絕對值。
交代完後續要做的事情,長天科技接下來就開始了造勢。這一次的造勢依舊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說一半留一半,給足了大家想象的空間。
長天科技的官網,合作方紛紛打出宣傳語,掛上橫幅什麼的,說的話語讓人看了就雲裡霧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