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量子通訊的前景如此的宏大,長天科技又如何會放過這樣的藍海?
蒼穹汽車公司跟量子通訊團隊已經做好了技術連結,逐步將相關的技術轉移到蒼穹汽車上面。
原理很簡單,只要把量子通訊系統和實時攝像監控安裝到汽車上,再透過能監控城市道路的量子衛星,就能進行相關資料的處理。
長天科技怕這樣還不夠保險,在低空區域安排量子攝像頭,構成三位一體的資訊處理體系。
近地面還會派遣機動的無人機巡航,如果某個區域車輛太多,無人機就相當於一個流動的處理器和監控器,有效緩解計算能力不足的問題。
量子通訊是實時無阻礙的,任何資訊第一時間都能互動。
如果某臺車子失控,那麼就有可能被處理器判定,然後進行自動減速。如果有人執意要開車撞人,撞車,就會被控制之後進行報警。
只要是處理能力足夠,就能及時觀測周圍道路的形勢情況,提前控制車輛,不再交通事故,讓人類從此遠離車禍的傷害。
不過,要達到“處理能力足夠”這個條件可不簡單,量子通訊衛星的數量就得足夠,不然根本看不過來。
有些人覺得衛星監控地面,兩個就夠了。
一個看東半球,一個看西半球。要不然就看南北半球。
世界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衛星數量太少,能看得到卻看不過來,所以衛星的數量一定要提升起來,這樣才能及時觀察。
兩條狗看一百隻羊跟十條狗看一百隻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再加上每一顆衛星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傳輸這麼多的交通圖片也很考驗計算能力,這都是要靠數量堆疊上去的。
並且,夏國要發射這樣的衛星一定要趁早,因為你不發別人就發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發射數萬顆近地衛星,到了那個時候,想擠都擠不進去。
但是,如果要說服夏國發射足夠多的量子檢測衛星,就得把前景給展現出來。
於是,在科學院,交通部門的見證下,一次史無前例的量子通訊無人駕駛實驗開始了,為了這次實驗,長天科技還要申請量子衛星的使用,目前衛星太少,太多專案要排隊,真的不夠啊。
實驗地點設定蘇杭市,這裡道路情況非常的複雜,有大量的匝道,輔路,路口,學校,醫院,甚至還有潮汐車道,待轉車道等非常規車道,要是這裡都能考試過關,那麼就不怕有什麼情況了。
“前方人行橫道,操作員隨時注意手動模式制動!”
“車子主動禮讓行人,順利透過。”
“前方輔路匯入主路,自動減速。”
“對面來車,自動減速,匯車成功。”
試驗進行的很順利,汽車自己有雷達攝像頭,天上有無人機,太空有量子通訊衛星,再加上晶片,計算組的強大處理能力,什麼情況都能第一時間發現並且規避。
“這麼順利,都顯現不出我們技術的智慧了。”操作員伸了個懶腰,低聲的說,從早上忙到現在,整個人的精神都是緊繃的,實驗太重要,大家的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