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天科技設在長澤洲的生命科學和醫學實驗室如今很是繁忙,目前大家工作的重心就是收集分析蜉蝣以及民用版蜉蝣1m這段時間反饋的資訊。
屈萍作為生命科學的主要負責人也親自參與蜉蝣專案,這一回就連她也看起來神色嚴肅。
因為團隊發現了一些瘋狂的事情。
這些發現甚至比米國提出全世界封殺蜉蝣更早,一旦公佈世界將會震驚。
米國呼籲停產蜉蝣是怕自己的安全和科技優勢受到威脅,就硬從長天科技創造生命這個角度發力,巧合的是,米國這一回是真的蒙對了。
經過多天的調查反饋,從大西北蜉蝣再到民用版本1m,長天科技均發現了一部分無人機出現了生物本能行為。
也就是餓了就自動去捕食,而不是在下達進食指令後才有此行為。
這個發現是測試無人機續航時間時候無意中發現的。
在經歷高速衝刺後,無人機的能量下降到了極低,然後實驗組就沒管,想著過一段時間再下令補充能量,結果大家勐然發現能量從1%提升到了20%,震驚過後連忙找原因,透過搜尋指令記錄,這才發現神經元計算組檢測到身體發出飢餓訊號,下達了指令。
這不是神經元自己計算能力強大下的指令!是生物自己的身體需求本能的給了神經元一個訊號,然後神經元計算組自己決定進食!
這個順序一顛倒,含義完全不一樣了。
屈萍第一時間知道了異常,她立馬上報。
陳瀟很是感興趣,要求進行更多的生物性測試,務必要把事情弄清楚。
於是,工作重心發生了變化。
生命科學和醫學實驗室將蜉蝣放在不同的環境裡面,故意不下達指令,觀察它們自己的反應。
經過數天的觀察,結果更驚人了!
當狂風颳過,無人機被吹落,無人機都啟動了自動飛行平衡的模式,重新找棲息地,有的抓住樹枝,有的抓住花朵的枝幹,有的吸住車子的外殼。
但是有的就牛了!找了個避風的小角落,蹲在裡面,減少能源損耗。
還有的儘量趴低身子,躲在綠化帶最底下,風根本吹不著。有的乾脆飛進了乾涸的下水道避風,
當下雨天來臨的時候,有的無人機就自己找乾燥的地方待著了,問題是蜉蝣根本不怕水的,它們幹嘛要自己找乾燥的地方?這些無人機甚至還會在雷雨天氣降低自己的位置,尋找避雷的地點。
會找地方躲雨,躲風的那部分無人機,基本上都會自己捕食小昆蟲,這是它們最明顯的標誌。
由於殺昆蟲太乾脆太高效,這一度讓陳瀟考慮把蜉蝣轉行做害蟲清理無人機好了,要是投入到農業生產中,還怕什麼蝗災蟲災?
這些反常的行為都是自我思考後的結果。
這就意味著有一部分無人機自己有了意識,意識可能還談不上,但是可以說產生了生物本能。
最牛還在後頭,當長天科技把這些明顯有覺醒行為的無人機湊在一起的時候,更瘋狂的事情出現了。
這些無人機產生了社會行為,也就是群居一起,一起捕食,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