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拉對長天科技是一直有忌憚之心的,雙方雖然有合作,但是鬼知道什麼時候會變成相互競爭。
在手機作業系統上的合作不歡而散之後,諾基亞看長天科技一直在搞PC領域,不涉及自己的利益,便長舒口氣。
但是當長天科技成立墨子通訊有限公司,反手殺進3G通訊領域之後,還真的是讓諾基亞流失了不少的訂單。
即使合作關係,也是競爭關係。
這是奧利拉對諾基亞和長天科技之間關係的定義。
所以,在奧利拉的主導之下,諾基亞也開始將雞蛋放進不同的籃子裡。
比如,長天科技的高效能鋰電池讓諾基亞從功能手機中殺出重圍,奠定了自己成為全球手機一哥的地位。
剛開始時,長天科技的鋰電池佔據了諾基亞手機電池90%以上的份額。
奧利拉為了避免過於依賴長天科技,所以現在將大部分的鋰電池訂單交給了松下、索尼、三星甚至夏國的比迪等公司。
目前,長天科技的鋰電池只佔據諾基亞手機的20%左右。
又比如,長天科技整合的生產代工廠,天工科技公司曾經是諾基亞最大的合作伙伴。
諾基亞全球出貨的手機之中,有70%都是由天工科技公司生產。
這幾年,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大代工廠也相繼崛起。
夏國除了富士康以外,米國的捷普、灣灣地區的英業達、國內的立訊精密等等紛紛崛起。
代工廠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密集加工型企業,大家之間的競爭也並不是科技創新上的競爭,而是不斷地壓低出貨成本的競爭。
所以諾基亞也將大部分的手機訂單分散給了富士康等企業,壓縮了和長天科技之間的合作空間。
雞蛋不能夠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挑撥夏國內部的代工廠相互內卷,相互競爭,壓低自己的成本。
西方的企業信奉這一套理念,而且屢試不爽。
諾基亞也從夏國國內代工廠的競爭之中獲得了極大的好處,手機生產成本降低了不少。
至於手機生產成本為什麼會降低,是夏國工人的收入更少一點了,還是用更粗狂汙染環境的技術進行生產,這個諾基亞根本就不在乎。
當奧利拉看到長天科技收購波導準備進軍手機行業的訊息,就類似於後世的蘋果看到富士康收購VIVO或者是OPPO準備進軍手機行業的感覺是一樣的,當然心裡很不爽。
奧利拉最不爽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知道長天科技在代工的過程中肯定是掌握了生產手機的全套技術流程。
要是按照諾基亞的標準生產手機,甚至是生產搭載了塞班系統的智慧手機,那不是和諾基亞形成競爭關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