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無法盈利或者是盈利水平達不到公司平均水平的工廠,由長天科技進行保障性託底。
公司約定,所有的生產要素(裝置、人力、技術等)全部屬於公司所有,下屬工廠的所有生產任務和計劃,由天工科技統一決定。
在這種約定模式之下,天工科技更像是一家生產聯絡緊密,但是利潤靈活的聯合體公司。
既有助於最佳化各大加盟企業的生產資源,又能夠最大限度的壓縮生產成本,激發大家的活力。
陳瀟擁有科技系統沒錯,但是做公司、做實體經營僅僅有系統可做不了數。
陳瀟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
在陳瀟對天工科技的構想之中。
天工科技剛剛創立的時候,因為生產要素和客戶渠道等多方面原因,肯定是一家較為鬆散的聯合體。
當今後的生產鏈鋪開,代工產品多元化能夠和富士康相媲美之後。
陳瀟肯定會對公司的內部結構進行最佳化,收緊對公司的控制。
那一些加盟的工廠就不是一個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整個公司下屬的單位成員。
公司成立之後,長天科技也及時的對外公佈了相關的訊息。
這個訊息在整個行業影響不大不小。
長天科技成立的代工廠,天工科技目前的產量也僅僅能夠滿足神船的需求,比起88年進入大陸的富士康和90年代進入大陸的捷普等企業,還是差了天遠。
然後就客戶而言,富士康的客戶不僅有聯翔等國內企業,還有例如戴爾、IBM、東芝等國際品牌。
雙方的客戶等級就不在一個級數上。
不少人認為長天科技成立代工廠,也不過是為了節約自己生產的成本,僅此而已。
所以對這個訊息也並沒有怎麼關注。
聯翔看到這個訊息之後,覺得有一些啼笑皆非。
誠然自己做代工的確可以節約成本,但是能夠節約多少錢?
他覺得長天科技沒有把錢和精力用在正確的地方。
聯翔覺得自己這個方式倒是挺好的。
大量的生產不用自己搞定,科研也不用自己搞定,自己只做銷售就行了。
成本低,利潤高,暴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