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火宗分脈的宗門腹地設定在了中州南部的萬焱山,陸晉源選在此處重開宗門也是無奈之舉。千年前先代的分宗前輩一早就將此地方圓千里都劃歸宗門所有,可惜當時的離火宗高階修士凋零,很多地方也都是象徵性的歸屬於離火宗。
當時其他宗門也都會時不時侵佔萬焱山附近的寶材資源,這些現象直到五百年前陸晉源繼位宗主之後才總算是得意改觀。自此之後中州離火宗的實際控制區域大約是萬焱山附近方圓八百里的範圍。
看著手上這些玉簡記錄易天此時也是苦笑著搖頭,明面上看中州離火宗比起當年的赤陽派所控制的地域還要多了一倍,但在中州這般宗門林立的環境中,也只能算得上是二流門派的樣子。
難怪當年師千薇那婆娘聽到自己報了中州離火宗的名號竟然還面露鄙視之色,同千靈宗實際控制的地域比起來現在的離火宗也是恰如其分。
如今自己踏足中州這些事情都需要妥善的解決下,不過轉眼想到千靈宗竟然有兩位元嬰後期大修士坐鎮自己就感到頭皮發麻。
單說修為自己就落了下乘,要想以一敵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等到自己進階後期將本門的幾招大神通修煉至大成才有機會一試,想到這裡易天又緩緩閉上眼睛陷入沉思。
自打瀾雲澗除魔一役後就跟著無因方丈一行回了般若寺,此後花了將近半年時光同無因方丈和慧源和尚暢談佛法。期間自己還將研讀般若苦禪後的種種心得拿出來與兩人一同研討了下。
經過這段時間的鑽研後雖然在佛宗功法修為上沒有實際性的飛越,但可以毫不費力的將般若苦禪融入到阿修羅真身法相之中。
至此每當自己現出法相身後都能夠感覺到一股祥和的佛力光暈圍繞在周身,同時那祥和、寧靜和睿智的三頭法身出了獨立思考外相互間的配合也都更加默契了。
在般若寺打攪了半年後易天得知瀾雲澗一事已經逐漸平息了,所以接著想要遊歷中州的由頭便同無因大師和慧源和尚告辭了。
兩人都知易天的心思所以也不再多做挽留,臨行之前慧源倒是拿來一份玉簡上面記載的是中州三千多年來各大宗門興衰、散修勢力的歷史變遷,和一些般若寺前輩大能的遊記。
對此易天心中自是感激萬分,自己剛到中州沒多久,除了瞭解過離火宗、千靈宗、天運門之外對其他的宗門勢力一無所知。
好似上次遇到點天道宗和合歡宗都是從明王驛站之中取得的訊息,而且除魔之戰時還見識了慈航靜齋的妙音師太,其人修為不在無因方丈之下,比之那天道宗元嬰後期大修士俞翔也不遑多讓。
種種跡象表面中州地界上的各方勢力絕對不像自己臆想中那麼簡單,是敵是友都還很難說。畢竟三千年前離火宗獨霸此界時相信也得罪了不少人,如今想要再次公然豎起離火宗的大旗來無異於成為眾矢之的。
反倒是陸晉源現在將離火宗維持成這般境界對於中州諸派來說卻是件好事,他在明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
而自己趁此機會遍訪各大宗門伺機結交那些元嬰修士並旁敲側擊下打探他們對離火宗的態度,待到時機成熟後再一戰定乾坤。
之前在研習佛法的時候易天曾經多次問道無因方丈如何提高心境修為,後者毫不猶豫的從嘴巴里蹦出幾個字“出世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