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叔曄臉上古井無波,道:“大王,而今靈潮未至,那司馬家老祖提前出世,必然是有所代價的,只不過是何樣代價我等不知而已。
至於老祖出世時間,據臣最近觀測所得,至多還有兩年。”
“還要兩年?”袁天憲聽了眉頭一皺,“看來這兩年,我雍國會很難過啊。”
太叔曄、張嶺、王艮三人皆不吭聲。
···
又過一月。
陳國出十二萬大軍,舒國出五萬大軍,於魏國最東南的廬州府會師。
廬州知府與地方魏軍原為元氏忠犬,而今元氏被司馬坦族誅,廬州知府便擁立一元氏旁支,名為元疇之人為新任魏王。
為了拉攏魏國終於元氏的勢力,陳舒兩國並沒有攻佔廬州府,而是邀廬州府元疇偽魏勢力加入聯盟,號稱陳魏舒三國聯盟,合大軍二十萬,一起討伐司馬氏及雲國。
魏國作為能佔據中原之地的強大諸侯國,在吞併昭國、征伐舒國之後,領地最廣時共擁有三十六府,且皆是膏腴之地。
過去一月中,因司馬坦與花鎣籌謀,早做了多番佈置,再加上有云瑤親自率領的一萬雲軍精銳相助(實際為聶雪瓊統領),已經魏地各府叛亂平定了大半,實際掌控了二十八府之地。
而今聽聞陳舒兩國聯軍來攻(偽魏在雲國這邊自然是不會被提起的),雲瑤便與聶雪瓊坐鎮大梁,令司馬坦親率大軍前往迎戰。
因為各地仍需兵力鎮壓,且仍被叛黨佔據的數府之地也不得不防,所以司馬坦所掌控的兵力便被大大牽制了。
原魏國也有二三十萬兵馬,但一番平叛大戰之後,落入司馬氏手中的便只剩將近二十萬的樣子。
而今,鎮壓各地、防備叛黨的兵馬有十萬。
所以,最終司馬坦只帶了十萬兵馬前去迎戰陳舒及偽魏的二十萬聯軍···
都陸府,皋城。
都陸府原本也為叛黨所佔據。
只是都陸府的叛黨勢力原本並不服廬州知府,可當廬州知府扶持元疇為新任魏王,拉起偽魏的大旗,又引陳、舒兩國為外援,都陸府的叛黨勢力便只能屈服了。
如今,陳、舒及偽魏聯軍的大營便在城外曠野之上分立三處,互為犄角。
聯軍的最高指揮,自然出自陳國。
因為此番乃是陳國上將軍田先武親自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