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水災
“發展公路和城市交通建設?”那位專家問道,“王石廠長,你知道這裡要多少錢嗎?錢從哪來?”現在國家這麼困難,好鋼要用到刀刃上,建設公路的資金哪來,誰來出這錢?
“說得輕巧,誰不知道,可是錢從哪來?”臺下一些單位領導說道。
監管的領導是交通相關部門,王石的修理店還是掛靠在交通部海運管理總局,說起來也有點關係,於是問:“王廠長,問題是你提出來的,你有什麼方法嗎?”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王石看著一眼對方,開始說道:“第一,開徵購車附加稅,在買車的同時要附加交付10%的附加費,這筆稅款專門交付交通部門用於發展公路建設和交通管理;第二,新建的高速公路和橋樑,加收管理費,用於收回投資和建設新的路橋。”
說得通俗些,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使得汽車賣得越多公路建設也就越多,形成同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這……”主持臺上的監管領導跟各位專家面面相覷。
有點道理呀,一來增加了稅收用於道路的建設,買得越多,收得越多。
至於反對的人,那你別買車呀。
對於公路收費的問題,更加有解釋。
此路是我修,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錢。
雖然有點強盜邏輯,可是人家修路要錢,過路不應該付錢嗎。
主持臺上立刻低聲交談了越來,後來,王石這兩條建議一出,立刻受到各有關單位跟領導的歡迎。
因為它體現了誰付錢,誰受益的原則。
接下來王石又說了一些方法,比如道路的運營單位的選擇,怎麼運營,運營時間多久等等發表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把高速公路收費也提了出來。
參加會議的一些公路公司這下熱鬧了。
這是會下蛋的母雞呀,只要修了路,就坐享其成開始收費,車流越多收費越高,就怕車不多。
於是各公路公司也站出來支援王石的這個方法。
會議圓滿結束,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會議結束後,監管部門把今天的會議的成果形成書面遞交給上面。
於是現在正在計劃實施的一些公路,開始試探性的招標。
各公路公司也踴躍參加,有了資本的加入,很快,一些原來計劃在幾年後開始修建的公路也正式上馬。
原來計劃三年後才開始施工建設的中國大陸“第一條開建的高速公路”遼寧沈大高速公路于于1982年6月27日開工籌備建設,瀋陽至鞍山段和大連至三十里堡段於四年後建成投入收費運營。
公路的建設也給千鋒拖拉機的銷售帶來銷售的增長。
一些當地有頭腦的農民看到苗頭,也加入到購車的大軍裡面。
有一定經濟條件的村民於是合夥買拖拉機給工程拉土方參加到工程的建設當中,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回了本。
剩下的三年時間開始贏利,大分賺到了錢,早一日過上了萬元戶的生活。
政策的實施給當地的政府看到了希望,於是不少城市的道路也開始招標建設。
晚上七點半,王家大宅門。
王家人一連看著新聞聯播一連吃著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