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老夫人再也左右不了他,好在鄭瑞的夫人又生了一個小孫子,她的注意力只好轉移到小孫子身上,希望再教出來的孩子,不像鄭垣那樣不聽話。
作為鄭垣在臨昌縣作坊的合夥人和未來定國公夫人這兩個身份,江嵐在鄭家繡坊得到了最好的招待。
繡坊拿出了所有嫁衣的樣式圖,還有一些珍藏版不出售的供她參考,論起來別的古代可能不行,但繡工,還是古代最強,即使是繡坊說的那些普通嫁衣,江嵐都覺得很精緻大方,更不要說典藏版。
由繡坊第一繡娘給她畫了三個樣式圖,江嵐全都看中了,選了兩個,付了定金,讓她開始繡,其中一個作為備用。
江嵐和小新石頭搬到大庸府不久,吳蔚找高僧算了吉祥的日子,把定國公府的庫房掏空,箱子壓的實實的,搞了一百二十八抬聘禮,抬到了大庸府城的江宅。
定國公府的財大氣粗再一次驚呆了大庸府的人,難以想象,吳蔚整日不在家,家中除了一個嫁出去的妹妹再無其他人,居然也有這麼厚的家底。
而且娶的雖然說是御封的郡主,實際上還是個平民女子,江嵐在大庸府不如在臨昌縣出名。吳大將軍卻給了最高的聘禮規格,這是看中那名女子,也是教養的體現。
但大家沒想到的是,成親當天江嵐的嫁妝也足足有六十四抬,如今江嵐生意遍佈全大庸府,不說富可敵國,但六十臺嫁妝還是很輕鬆的。
“慈仁郡主也不是普通的女子。”
“對,固安府大水慈仁郡主整整籌了十幾萬銀子送過去。”
“貴川地動她也親自帶人去救援,還捐款捐物的。”
知道內情的百姓們開始私下議論,交口稱讚。
吳蔚以前刻意散打出去的訊息有了效果,百姓們接到撒出去的喜糖和銅板,都會誠心誠意的賀一句:“祝吳大將軍和慈仁郡主百年好合。”
“永結同心!”
“早生貴子!”
大家看著熱鬧說著八卦,突然發現新娘子的花轎前面有個六歲的童子騎著馬。
大家竊竊私語:“這是誰啊?”
“是新娘的弟弟送嫁?”
有認識江嵐知道她情況的淡定的說:“是她兒子。”
問話的人噎住了,但不好說什麼,只是圓場:“吳大將軍……呵呵……真大度。”
別的也不好說什麼了。
回答他問題的人瞥了他一眼。
“一看你就不瞭解吳大將軍,他幼年失去雙親,自己打拼到現在,哪還在乎那些世俗的東西,他看中的是慈仁郡主那個人。”
“慈仁郡主本人真是無可挑剔。”
問話的人也聽了很多江嵐的事蹟,雖然還不是很認可吳大將軍新婚就當爹這件事,但別人成親當天,他閉口不說不好聽的。
但這些,江嵐和吳蔚想到了,卻並不在意,日子是自己過得,只聽別人說的,還是過的自己的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