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三天回門是回去見一見父母,江嵐三天回門是去收辣椒的……
吳蔚和她回了臨昌縣,宇文鈞督造的改良式新一代蒸汽機輪船馬上要完工,吳蔚得去看一看,江嵐看不看就那樣了,她基本上是起了一個引線的作用,後面的創造改良大多是宇文鈞搞得。
這艘船造的還算順利,中間接到吳蔚命令的時候,已經開始批次造大船,現在那批船也在建造中。
臨昌縣的第一批辣椒基本上都熟了,縣衙的收辣椒小組已經擺上了秤和大框,以往收菜或糧食一般給的都是成串的銅板,這一次是用箱子,裡面裝了很多五兩的銀子。
這時代一家子人多,地也多,按人頭是每人兩畝地,又不計劃生育,講究多子多福,所以基本上每戶都有十畝以上的地。
一共三排桌子,第一排承重,第二排核算賬目,第三排結銀子。
在場的老百姓都喜笑開顏。一個個排著隊,聊著家常。
“剛才那戶家的辣椒多,我看他整整推了三車!”
“那不得幾十兩?”
“說這辣椒是種菜,你們嚐了沒?”一個衣服都磨得透明的老漢問。
“沒吃,這麼貴,誰捨得吃,一斤都夠買一斤肉了,賣了銀子買肉吃他不香嗎?”
他們同村的人答。
“這話說的,肉是肉味,這是辣味,那不一樣!”一個排在他們前面的棉衣老伯咂咂嘴。
“這麼說,你吃過?”
老漢家也沒捨得吃,當時買種子的錢都是借的,若不是看大家都種了,若不是縣衙牽頭,若不是江嵐承諾了會高價收,他絕對不敢種。
“我嚐了,我們村地主請了趙家村的來教著種,他跟我們說辣椒炒著雞蛋就好吃,我們家吃了一回。”
一家人辛辛苦苦種了半年,不知道啥味兒,那會能行?家裡也不是特別窮,就吃了兩頓。
“吃著怎麼樣?”
“那肯定好吃,辣椒是好東西,雞蛋也是好東西,他能難吃嘛?”老漢搖搖頭,這還要配雞蛋來炒,真是金貴東西,不是莊稼人吃的。
“這玩意兒辣的很,但就是吃了還想吃,小孩子不喜歡,他們受不住那個味兒。”
棉衣老伯誠實的分享經驗。
輪到他們稱重了,就不再聊了,一個個喜滋滋的摟著懷裡的銀子回家,這下好了,十幾兩銀子啊!種兩年能起棟青磚大瓦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