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這才正眼看吳蔚,他忙的要命,接到聖上口信說派了個大官來幫他。
治理水患是看能不能做實事,不是看官大不大,他當時淋著雨在修一處堤壩破損,根本沒留神聖上說的大官名字。
剛才吳蔚表明身份,說自己姓吳,是聖上派來協助他的。
聖上的皇子都還小,聖上的兄弟裡也沒有二十多歲數的,這個年齡姓吳……
“您是,定國公吳大將軍???”
“正是。”
吳蔚很看好岳陽,是個幹事的,他這一路看到堤壩,修的很牢固。
“哎喲!”
岳陽悔不迭的跪下:“下官無禮了!請吳大將軍恕罪!”
吳大將軍是大吳全體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針,他剛才居然讓他跟在屁股後面,還讓他跟著刨土牆……
雖然他是文官,但也是很敬仰吳蔚的,吳蔚的戰報奏摺被吳王當朝念過,用詞準備精短,描寫精準卻不失文采,吳王讓他們以後寫奏摺就照吳蔚的標準,別搞那些虛頭巴腦的,不用誇他英明神武,也不用問候他的身體,他身體好壞有御醫呢!他們問了也給他治不了病。
有些地方官員一年上一個摺子,寫的又臭又長,十幾頁的摺子有十頁在跟他歌功頌德,其他的都是表功,真正說事的就中間幾句話,看的他頭大。
吳蔚上前扶起他。
“你我同朝為官,都是為民做事,不必如此。”
岳陽搓著手,他居然見著活的吳大將軍了!雖然知道他本來就二十多歲,但看到真人,還是覺得,太年輕了。
那他當年上戰場的時候也就十五歲,還是少年,大家都是吳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用兵如神,鐵面冷心,實際見過他的人寥寥可數。
這麼年輕,還這麼英武不凡。
“籌錢的事讓你部下寫個計劃,就照我剛才說的,給他們一些好名聲無所謂,立個碑貼個告示的,寫好我看一下。”
“咱們再排查一遍有沒有未撤走的百姓,有沒有危房,還有堤壩全線要走一遍。”
“物資抓緊時間採買,放在高處,不容有失,本地沒有去大庸買,大庸沒有去隋南,讓他們快馬加鞭送過來。”
吳蔚一邊說一邊想,慢慢心裡就有了章程。
岳陽應下,他也是看了很多往年防汛救災的案例的,這些都沒問題,兩個人一起開始幹活。
一直到三更天,兩個拿著油紙燈籠才把堤壩走了一遍,好訊息是雨小了一些,兩個人都疲憊不堪,安排已經睡過一覺的人值班,時刻盯緊水位,有異常就叫他們。
然後吳蔚才去了臨時搭建帳篷休息,雖然很困,他還是寫了簡訊告訴江嵐現在的處境,讓她等他。
把信給了暗衛,吳蔚才睡了下來。
江嵐收到吳蔚的信,才驚覺,真是古代了,資訊極不發達,那邊都快淹了這裡居然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