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了熱湯,洗去一整天的風塵顛簸,七姑娘單隻著了一件兒絲帛中衣,坐在外間讓春英給她絞乾頭髮。
那人大半夜裡使周大人給她送來一本《漢書》作甚?有過《蓮華經》珠玉在前,姜瑗一思忖,莫非這《漢書》日後也能“派上用場”?女子讀史不是沒有,可讀這麼艱澀的前朝遺史,助益又在哪裡?
隨手一翻,突地就發現了不同。那人竟親做了硃批,書頁留白處偶有他或凌亂不成句,或一氣呵成的隨感手書。
一頁頁讀下去,姜瑗素淨的臉上鮮少露了沉凝。捧在手裡的書每翻過一頁,便沉甸甸讓她生生有種……他與她,像是從來就不相識的認知。
腦子裡一幕幕回想起那人與她相處:初見時,他如畫中之人,從江南煙雨圖中款款而來,華貴不可方物。
再見時,他解她險些跌倒的危急,握著她簪子,徐徐有禮遞迴她手中。
之後種種,贈她藥膏、蘆橘、經文、茶盅,還有被她磕碰壞了的羊脂玉髮簪,一樁樁一件件,雖則每次遇上,都叫她好一番思量,很是惱火琢磨他用意。到了最後,卻沒有哪件事真就讓她吃了苦頭。
偶爾她也會荒唐的以為,那人對她很是不錯。
然而今夜觀他墨寶,就如這鮮紅鮮紅的硃砂,他字裡行間,筆走游龍,她看得越是仔細,渾身就越是發寒。批紅匯成一片,她可見其中刀光血海,凌霄肅煞。
往昔觀感轉眼就淡了,取而代之,是他隱在深處,不為人知的狠辣果絕,甚至是——天下不臣之心!
她極快翻過幾頁,鼻息都有些短促。憑著本能的敏銳,還真就讓她發現另一處心驚肉跳的“巧合”。那人對《漢書》所載,前朝為君王處以腰斬、剮刑的弄臣權相,越是大奸大惡死得悽慘,他看得越是津津有味,妙筆生花。雖未明著品評,卻多有揶揄調侃。
像是發現了不得了的秘密,她額頭見汗,啪一聲合上書頁,盯著紗燈怔怔出神。
都說觀字如觀人,她腦中亂作一團。本以為姜家投效顧氏已是最壞的結果,哪成想,背後仰仗了他,才是真往死路上,不要命的一頭撞了進去。
虧她還覺著他處境微妙!作為趙國公府下一任掌權之人,於對抗皇權,保全顧氏,牽制世家,繁雜到她一想就腦門兒疼,漫無止境的權勢征伐中,她以為他步履維艱,一步也不能行差踏錯。
千般料想不到,這人竟有如此氣魄!頗有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孤注一擲。只是在他滾滾前行的戰車上,牢牢捆綁著姜家,讓她形如困獸,絕望一波波襲來,而她只能眼睜睜看著,束手無策。
大周朝早已腐朽,再輝煌的過往也到了遲暮時候。然則瘦死的駱駝還比馬大,他要如何駕馭本就內憂外患的顧氏,於亂世之中篳路藍縷,披荊斬棘?
或許到了某個時候,本就積弱的姜家於他再無用處,便成了他隨手能夠捨棄的累贅!
屋裡這樣靜,而她心裡千頭萬緒,裝著整個郡守府,堵得她焦躁不安。木著張臉,摸一摸搭在肩頭的髮梢,“行了,再坐會兒翻翻書也就徹底幹了。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