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們和他最大的不同在於,小莫能夠動態的掌握辨識礦星環境變化。只有每天都仔細觀察,才能夠見到細微之處。
星球依然一天天的,向著惡劣的方向轉變,也讓他感到深深的無力感,除非人類不在採礦,甚至還恢復被破壞的地質結構。
就算這樣也只不過起到延緩的作用,太空堡壘每年都從荒蕪星球,運來大量的泥土沙石,來彌補星球缺失的大量礦藏,可惜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整顆星球環境變的風沙漫天,也跟這些泥土沙石有莫大的關聯。昏黃暗沉的大氣環境,讓人們生活的更加艱難。
星球文明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狀態,一種是地心文明,一種是地表文明,如今的礦星差不多要淪落成,半地下文明瞭。還一種是大氣層文明。
地心文明一般是,依託於星球地表內部生存,星球內部深層次處,擁有大量的地下水,可以滿足使用需求,地下文明可以食用菌菇蕨類食物。
地心文明相對來說,數量其實是最龐大的。只要任何星球內部有可以使用的水源,都可以發展出地心文明這一方式。
如果有礦星這般大量的變異老鼠一樣的生物,那麼生存就更簡單了。
地表文明比較依賴環境,不光需要水源,還需要空氣合適的光照,也就是恆星產生的光和熱,但是地表文明最容易向大氣層文明發展過度。
大氣層文明指的擁有了飛行器,可以自由利用各種飛行器,在大氣層飛行。基本上開始向太空文明方式發展。
地心文明更嚴格意義上來說,才是現在如今人類發展的主流,全靠自然形成的適合人居的星球,實在太少了,依賴外部的環境也很嚴重。
為什麼說發展地心文明才是主流,因為人類更容易改造出,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一切人類的必需品,居住的房屋都可以建造在地心深處。
只要有足夠的能量,就可以轉換成其他能,不管是電能還是光能,都不是問題。甚至是人造太陽都可以。
最關鍵點在於,水在星球內部地下迴圈,不容易流失到星球之外。相比於改造一顆地表文明星球,要容易的多。
還有海洋文明型別,不過這種太少,而且會讓人類文明發展產生一定變異,手腳可能會逐漸退化。
人類最容易改造成功的就是地心文明,只要用河系級飛船,運輸大量的水源,然後在地心開闢出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對於改造一顆地心文明星球來說,太簡單不過了。
只需要有水,就能夠無限的發展地心文明模式。
不過水同樣也是稀缺資源,並不是什麼星球上都有水存在,只要能夠在地下建造出,類似於大氣水迴圈功能,甚至都不需要蒸發,只要無限淨化迴圈利用就夠了。
人類同樣不能無休止無限制的發展下去,因為那將可能帶來給人類滅亡。
過多的意識形態,會造成混亂,畢竟誰都想成為被認同,成為主流的哪一個。
礦星按照這樣的發展軌跡,就是成為地心文明都不可能,因為金剛砂的存在,一定會開採到,哪怕只剩最後一塊金剛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