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座標已錨定,需要消耗一百標準單位超級燃料。”PT陳聽到女神的彙報嚇了一跳,趕緊取消這個座標。
原本想試試看,分別折躍到宇宙星圖最遠的四個座標,沒有想到任意一個座標,都要消耗一百點超級燃料。
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超星域內折躍消耗的燃料是最少的,中立區域消耗是最大的。
這讓他不得不去思考,空間對於航行來說究竟代表了什麼,假如一塊石頭扔進水裡,會沉到河底,一塊木頭會浮起來,如果是一條魚會自由自在的在河裡游來游去。
空間材料製造的空間飛船,是不是就像飛船本身,就屬於空間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在空間自由航行。就像魚兒在水中是一個道理。
但是他又覺得那裡不對,空間飛船產生的波動又是什麼原因呢?空間材料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消時空動能。那麼飛船錨定時空座標是怎麼實現的呢?
這是他想不通的地方,畢竟是高階文明科技,是低階文明根本就無法理解的存在,就算擁有了技術,但不理解原理,也是非常無奈。
以空間飛船可以任意,在宇宙星圖錨定座標來看,一定有著星際聯邦和他不能理解的原因存在,因為錨定座標的距離,橫跨了數百甚至千萬光年級別的距離。
空間飛船就這麼大,所攜帶的燃料就這麼多,是如何撬動時空進行折躍的,星際聯邦飛船所使用的也同樣是超級燃料,為什麼就做不到這一點呢?
那麼只剩下一個思路,絕對不是因為耗費巨大的能量,才成功進行空間折躍成功的。究竟是以怎樣的方式去撬動的時空航行,這個才是最值得思考的地方。
就像槓桿原理,使用了什麼方式手段,撬動了時空折躍這個理論原則,
以他個人的理解來看,完全已經超越了人類認知。
人類也想出了無數的理論和推理,想要來證明突破時空限制,似乎成效並不大。
又或者技術理論科技還不夠成熟,等到所有條件都具備了,自然而然的就突破了。
不在糾結這些問題,現階段他主要目標放在中域,一個是這裡區域廣大,二來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的資源,而且只要你有這個能力,那麼這些資源就是你的。
他不想去繼續做什麼星際礦工,那就是最底層的一種思維,開運輸艦去採礦這無可厚非,駕駛空間飛船去開採那些最普通的礦物,肯定是不恰當的行為。能效比太低!
就像科技在人類中廣泛應用的那一刻起,人們對於科技的定義,就是提高效率時間。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任何走科技道路的文明,都在不斷的提高效率時間。
就像最早期間的人類通訊,寫一封信經過十幾天甚至幾個月,不管是水路還是鐵路或者馬車,這個通訊代價是如此的漫長。
有了航空飛機後,這個時間被縮短到一天之內,距離跨越大半個母星,有了衛星通訊,這個時間變成了隨時,有了通訊網路,這個時間變成了隨時隨地。範圍是整個母星。
後來的科技發展模式,基本上變成了打通一切環節要素,提高效率與時間,基本上這就是科技的本來面目。
透過科技的應用與擴張,生產出產品商品銷售盈利,然後盈利的手段再次推動科技的發展,再次提高效率時間,實現的手段就是科學技術的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