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對於仙台諸大名的殘兵,李成棟一直在契而不捨的追擊著,哪怕對方真的跨過津輕海峽到達北海道,他也不準備放過對方。
在李成棟還在緊鑼密鼓的不斷將日本天皇向北驅趕之時,在南洋的巴達維亞城,終於在闖營的立體防禦工事面前撞的滿頭包,經過近一年的圍困,吃光了所有糧食的西方殖民者,也沒有等到本土的援兵到來,最終只能選擇出城向闖營投降。
在投降之前,這些紅夷還十分細心的向闖營普及了西方戰爭的規則,那便是降軍也是可以賣錢的,只要闖營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那他們就可以向自己的國家索取贖金。
只是這媚眼明顯拋給了瞎子,對於闖營來說,這些紅夷都是戰兵,是巨大的威脅,相比於一點錢財,他們更願意將這些人全部留在這裡,為未來減少眾多的麻煩。
當然明面上闖營是一口答應下來,但是承諾這東西,對於流寇出身的闖營來說,完全就是抹桌布,有用的時候用一下,用不著的時候就會直接丟在一旁。
一萬餘紅夷軍隊和神職人員,在放下武器投降後,便即被闖營全部控制住,直接扔到了礦洞之中充當了勞役。
在這個時代之中,礦洞安全性之低,委實是令人髮指的,這些人究竟能夠有多少人幸虧下來,就要全靠他們的上帝的心情了。
在闖營終於將東南亞內所有的西方殖民者一網打盡之時,在大海上漂泊了大半年的魯王君臣,終於在南海艦隊的護航下,到達了新明洲。
在先頭船隻已經行駛一天,也沒有看到這座島嶼的盡頭後,數十個斥候便即首批登陸,開始向內陸深處進行哨探。
在斥候們見到皇帝口中所說的,身上長著奇怪袋子的動物後,所有斥候都開始歡呼起來,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他們到達的位置是後世的達爾文港,只是如今卻是已經改了名字,被稱為同慶城。
因為這大半年來,所有魯王系麾下在遠洋的驚濤駭浪之中艱難熬過,終於到達目的後,許多人都感慨自己還能有命到達此地,因此取此地為同慶城,意思是普天同慶的意思。
這個時候的新明洲,還沒有外來勢力的入駐,英國人的流放罪犯到此,也是一百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在這裡,魯王系君臣幾乎就沒有天敵,這裡的土著數量不多,而且社會結構更是極其落後,基本上還處在刀耕火種的石器時代,對上他們這些已經半跨越鐵器時代,半隻腳踏入火器時代的外來者,根本沒有任何的威脅可言。
大半年來,雖然有數艘船隻因為風浪而沉沒,但是大部分人都平安到達於此,數十萬人以登陸的地點為據點,開始修築同慶城。
這是一片從未開發過的土地,可以完全的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進行所有的勾勒。
在朱聿鐭勾勒出來的簡易地圖上,新明洲是一座有著眾多山脈的新大陸,只有中間一塊巨大的盆地,是最為適合種族繁衍的。
因此在修築同慶城之餘,斥候也開始按照這簡易到抽象一般的地圖,開始向著新明洲最中央的地區不斷的進發,搜尋著皇帝所說的那一片新天地……
全書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