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請了安就分坐兩側說話。
喬明瑾坐下後悄悄打量劉氏。
這劉氏五官雖不及藍氏長得精緻,但保養極好。又有宮裡的御醫常來家裡調理,雖比藍氏大了幾歲,但卻不是在鄉下吃苦受罪的藍氏可比的。
瞧著都當了祖母的人,但面上還是嫩生生的,褶子也沒幾處,白頭髮都沒幾根,瞧著也只比喬母大了幾歲而已。
很是富態。
與她同呆在上廄的方氏也是不能比的。方氏雖比她年紀小,但看著比她要老態。
也不怪喬興存對她們這一房要厚待了幾分。
在喬明瑾看來,方氏和劉氏都是精於算計的人,但面上瞧著,劉氏要比方氏高明多了。
方氏是有什麼就表現在臉上的人,喜怒哀樂,厭憎不屑,面上一覽無疑。而劉氏至少要藏得深些。
即便對喬景昆這一房人看不上,面上也能笑著寒暄幾句。帶著喬景山與喬父說得極為親熱。
儼然是一對感情極好的親親兄弟。
喬明瑾對於這樣心思深沉的人一直是戒備的。
反正人家也把她們一家只當鄉下來的,她也樂得扮演鄉下人的角色。
遂抱著女兒只端坐椅子上,含笑不語。
在任何誠,你不會搭訕,不會哄託氣氛,或是怎樣都不要緊,面上帶了笑,別人至少不會對你有太大的意見。
自她們回來後,劉、方兩人對藍氏的態度喬明瑾一直看在眼裡。做為庶房,還要遠道回來的嫡房去將就她們。
喬明瑾並不想慣劉氏這樣的毛病。
她祖母藍氏不想爭,她也不想,但不代表她要去迎合她們。
靠山靠水靠爹靠娘靠自己,可不指靠她們。
劉氏比方氏要熱絡多了,拉著喬景昆就是一通哭訴,說她這些天身子不好,都出不得門,沒法見一見至親骨肉。錯過了與一家人相聚的美好時光云云。
喬明瑾聽著也只是笑。
劉氏要問到她她就答一句,旁的是別指望她主動的。劉氏對她的套話她也不接腔。
劉氏又拉著喬母親熱地寒暄了幾句,摸著喬母手上的厚繭直掉眼淚。那手上的帕子往眼角按了又按。
直哭著說她們辛苦了,地裡刨食很辛苦吧,養幾個孩子很不容易吧,若是家裡知道了定是早早就派人尋了過去云云。
最後明琦都起了雞皮疙瘩,頻翻白眼。
到最後連喬父對她的熱情都有些受不住了,拉著一眾兒女就起身告辭。
劉氏還一個勁挽留,欲送不送地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