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爹對這個幼子也是很偏疼的。有公爹和宮中關照,如今也做到了六品的知州。
而方氏則生了兩子一女。
有太婆婆在,方氏所出的二姑奶奶倒是幾個姑奶奶中嫁得最好的。如今在京中,也是三品大員家的次媳了,又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倒是在夫家站得穩穩的。
而方氏生的兩個兒子,景倉、景崖,也因公爹的緣故,謀了不大不小的官職,又各娶了幾房妻妾。嫡子女、庶子女也生了好些個。
方氏這一房如今人丁興旺。
而她公爹在京裡娶的兩房姨娘,卻只各生了一個女兒。三姑奶奶、四姑奶奶雖說也嫁在京中,但比二姑奶奶差遠了。
嫁的也不過是庶子罷了。過得也只是一般般。而柳姨娘去後,三姑奶奶跟他們家已聯絡得少了。只怕在婆家有了委屈,也沒人替她出頭的。
而她男人的姨娘夏氏,因服侍過主母,公爹倒還給幾分面子。姨娘則生了大姑奶奶和她的男人。
大姑奶奶沒有嫁在京裡,卻是嫁在益州的。
當年姨娘也是想著益州有本家在,萬一哪天她不在了,大姑奶奶在婆家受了什麼委屈,也有本家可以求援,可是……
沒孃的孩子哪裡是那麼好過的?
不說大姑姐,就是她們這房,也是被劉氏和方氏兩房人壓著,出不了頭。分給他們庶房的家財,如今還分不勻。說是要守孝,還吃住在一起,只是月錢卻領不到了。
他們喬家哪裡缺錢了?
只不過是兩房人爭著中饋,你推給我,我推給你罷了。再說公爹把大半家財分給長房,就跟剜了他們的肉一樣。哪裡還捨得出銀子?
黃氏想到這裡,又往藍氏那邊看了一眼,也許正經婆婆回來了,喬家的局面會有些改變吧。
總不會比現在更差了。
一行人坐著敘完話,族長和幾個族老見藍氏和喬父等人面帶疲色,便讓人帶他們去休息。
因為正院已經收拾出來了,喬景昆本想把正院給藍氏住的,但藍氏不願意。還是選了她原來住過的三春院。
喬景昆只好做罷,帶了喬母住進了正院。
而明珏、明珩兄弟倆住進了前院。喬明瑾和明瑜、明琦則住進了東邊的幾個院子。
好的院子都被劉氏、方氏兩房人住下了,但好在這祖宅是喬家的門面,四時八節旁支庶支也是要過來家祠這邊祭拜的。故平時都有修葺。
幾個收拾好的院子,都修得不錯,花團錦簇的,有正屋有廂房有耳房,正屋一明一暗,有淨室,床也很大。
比之青川他們住的房子不知好過多少,也沒什麼好挑剔的。
故姐妹幾個高高興興住了下來。
只是院子雖大,卻不見一個丫鬟婆子來伺候,便顯得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