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倒不錯。作坊裡師傅們帶上這個袖套確實方便了很多。就是我們府裡那些粗使的婆子丫頭及廚房裡做活的現在都人手一套了。你那腦子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
喬明瑾難道會告訴他這東西在後世是司空見慣的東西?
這東西她倒不是特意的為作坊的師傅們想出來的,也不是專門為下廚準備的。
而是她前段時間看著琬兒帶著雲巒和村裡的娃子們在外頭玩,每次玩罷回家,那新做的棉襖兩隻袖子都是髒汙一片。
雖然已是改做了窄袖的,不向寬袖那樣一蹲到地上就跟大掃把一樣把那衣袖弄得一層黑灰。
不過即便她把女兒所有的棉襖都做成了窄袖的,那孩子在外頭玩上一天,那袖口都是一團汙黑。
除了喬明瑾之外,這年頭也沒人想過天天洗澡淨身換衣裳的。更何況是如今天氣漸冷的情況下。
表嫂何氏每次一看到雲巒那髒汙的袖口都忍不住生氣。把小云巒拎過來狠狠拍上幾記屁股。
那棉襖填了棉花,不說不會像常服那樣天天要洗,且洗得多了。那棉衣也就不暖和了。而且何氏哪裡有功夫天天給小云巒洗棉衣?
喬明瑾也很頭疼。
後來她就想起了她以前幾個外甥穿的的羽絨服。
那羽絨服是要拿去幹洗的。孝們玩得歡了經常不注意,那袖口就髒汙得很。又不能天天拿著羽絨服去幹洗。費錢還費事。
於是幾個表嫂就給幾個外甥們穿上袖套。回家只要把髒的袖套洗了就行,第二天再換上新的戴上。換洗方面的很。
於是喬明瑾就拉著何氏趕著做了好幾雙袖套出來,長短一直做到手肘處。
因為沒有橡皮筋鬆緊帶等東西,就用細線做了抽拉式的,一抽一拉。然後再用個釦子固定住。
這樣那棉衣也就乾淨了,不用再天天換洗了。她也就不再拘著兩個孩子玩泥巴了。
而不出兩日,村子裡的人見了,紛紛效仿。
就算是下河村裡吃水方便,有個水井。可是大冬天也沒人願意天天洗衣裳的。
有了袖套,這下倒好。不說娃子,就是村子裡的姑娘嫂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只要做活的,人手都要備著一副。
為此,好些人還專門拿自家種的菜來感謝喬明瑾。
喬明瑾後來又和明琦何氏幫著作坊的師傅們也人手做了一副出來。
後來得了師傅們的誇讚之後,覺得這東西還當真是便當得很。
於是喬明瑾又用花布、素布做了好幾雙樣品出來,分了男款女款,成人款小兒款,長款短款,讓雲錦捎去了姚家的雜貨鋪。
姚平接到東西,當天就買了佈讓他兩個嫂子帶著他娘趕著做了一大批出來,放在雜貨鋪裡賣。
生意極好!
買的人幾乎都是幾雙幾雙的買的,家裡的大人孝男女都各備了一副,還有些人買了兩三副替換的。
姚家父子幾個喜不自禁。
又緊著從布莊低價買了碎布頭及有瑕疵的店家處理的布料,趕著做了一批成本低的袖套運到其他地方及鄉下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