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偏心收斂心性之後,“天下”也就太平了。從那以後,美心和偏心也都各自把心思花費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為孩子的茁壯成長而勞心勞力、呵護備至。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一晃好幾年過去了!再看看靈心村的那些孩子們,這時,已經稍稍地長大了。經歷過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孩子們在努力著要掙脫父母的束縛,以便開啟自己生命新的篇章。
一如我們那樣,在一生的光景當中,幼年時期的歲月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跡便匆匆地溜走了,可能是因為那時並沒什麼值得我們眷戀的,又或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用心去體會的緣故吧。
靈心村的孩子們也不例外,陪伴著他們度過童年的,只是那些記憶深處的小遊戲,例如捏泥塑或者捉迷藏。
你看,他們總喜歡拿著捏好的泥塑自言自語道:“這個是我父親,這個是我母親,這個是我,我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們就這樣在自己心中構建起自己的烏托邦帝國,然後無憂無慮地繼續著這樣的美夢,完全不知現實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小孩子的思想就是那麼單純而快樂,那麼天真而爛漫。他們從不必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負任何責任,更不用去想象未來生活應該怎麼過。再說,這時候他們還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任何事都只能隨心所欲,有感而發。
當孩子們真正步入了青少年歲月後,他們雖然仍是那樣的天真無邪,只不過,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不需要大人的支配便能獨立思考和行事了,即便他們還會經常犯一樣些無畏的錯誤,併為此付出代價,但是,這並不見得會有什麼大礙,因為這些都是生命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受的。
所以,他們依舊只知快樂卻從不懂煩惱,整天結伴一起玩遊戲,且歌且樂。這不,靈心村的孩子們又玩起了最簡單而又好玩的遊戲“老鷹捉小雞”了。
只見大夥全體排成一列,再選出一個當老鷹,其他成員便化身成為了小雞,雙方相對而立。小雞隊的第一個成員就是雞媽媽。她是全組的保護者。
角色已定,遊戲當即開始。雙方一邊唱,一邊配合拍子,按照一問一答的順序分別向左、右方向做踏、並、跳的動作。
比如,老鷹喊道:“磨磨,磨磨刀。”
雞媽媽問道:“磨刀做啥呢?”
“殺你的小雞呀。”
“殺我的小雞幹啥呢?”
“你的小雞吃了俺家的米,喝了俺家的水。”
“後天殺行不行?”
“不行?”
“明天殺行不行?”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