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對應上世藍星北宋仁宗皇帝的六皇子果然是天性純厚,比起那位史上無名,且結攏龐太師和蜀山一脈的太子來,顯然更適合做大艮的皇帝。
......
大相寺佛骨塔中存放的,正是大唐時一代高僧姚廣孝的佛骨舍利。
佛法自大震末年自西方佛洲傳入夏洲,彼時佛理雜亂,南北分派,彼此交惡互殺,佛門弟子對付起自己人來簡直比對外人更狠。
正是這位高僧姚廣孝修成當世羅漢,創立了夏洲東土佛教,才結束了夏洲佛門這一段不堪的歷史,唐皇贊其為‘三教顯羅漢’,請為皇家僧相,乃建立大相寺,彰顯其功績。
其後姚廣孝率僧兵遠征妖、魔外域,令外洲妖魔至今不敢侵犯夏洲,可謂是遺澤至今。
大艮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因為兄弟相爭彼此相互制衡,最後甚至要假死託隱,卻因為都非常尊崇這位高僧,所以都隱於佛骨塔中,希望可以借高僧遺法,洗去心中武夫戾氣,求得武聖之上的境界。
就算在上世藍星,姚廣孝同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包正心中也是十分欽慕,看寺僧人開啟塔門後,先是對佛塔遙遙一拜,而後才緩步走入塔中。
據趙受益說,佛骨塔的頂部放置著姚廣孝的佛骨舍利,八層則是太祖趙匡胤所在,七層則是趙光義潛修之所,
一到六層,皆有佛光隱隱、梵唱聲聲,塔壁上繪畫著佛門傳說,諸如白馬馱經、香象渡河、羅漢報母、靈鹿聽經,所寓皆是善事,倒是令人心境頗為平和。
包正緩緩行到六層後,微微躬身施禮道:“開封府同知,二等威望伯包正包文正,入塔來見太祖太宗......”
“二品元神宗師?”
八層有一道雄渾的聲音響起:“風雪夜入藕花樓,雁池詩會上的詩魁就是你罷?朕聽過你的詩文,很不錯,堪稱是我大艮朝的才子。”
這位一上來就誇獎包正的詩文,自然是最愛附庸風雅、尤其尊重文人的太祖趙匡胤了。
包正還未回答,只聽七層傳來一道冷哼:“詩詞文章有什麼用,難道還能用來抗衡妖魔嗎?
你就是近來風頭最盛的包文直?
嘿嘿,看你骨肉氣血之齡最多不過二十二三歲,居然就修成了二品元神宗師?
莫非是這天下七洲最大的天才竟然降生在我大艮了?
你崛起之快,猶如流星,手段酷冷,不顧峨眉青城雖有瑕疵,卻為我大艮西南屏障,說!你究竟是什麼人?轉生大艮,究竟是有什麼陰謀?”
話音未落,包正只覺一道如山壓力從佛骨塔七層襲來,頓時心中警兆大生,彷彿是遭遇了畢生以來的最大危險!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