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四夕語錄:混吃等死,蹉跎的不是你的歲月,而是你有限的青春!
造紙術,在西漢的時候就有了。
後來,東漢時期的宦官蔡倫,改進了紙張,以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廉價的材料,製造出了精美,廉價的“蔡侯紙”,名揚天下。也讓紙張變成了平常的物品,不再是皇親國戚,權貴富賈們的專用品了。
關於紙張的價值和重要性,這裡有一則有趣的小故事:漢武帝即位初年,雄心勃勃,想幹一番大事業,於是向天下廣發“招賢令”。大名鼎鼎的東方朔也應聘了,他毛遂自薦的方式很牛,他寫了一封3000片竹簡的自薦信,要兩個人才能抬得動,讓漢武帝愣是看了二個多月。
至於鉛筆,那是十七世紀外國人發明的,後來在清民時期,才逐漸傳入中國的,現在哪裡弄的到?不過,這難不到我。沒有鉛筆,可以用炭筆代替嘛!炭筆的製作簡單,材料到處都是。
“公子,你在幹什麼?”小丫頭小蓮給我準備好一大摞宮廷畫師專用的上等宣紙,還有上好的炭條後,不解的詢問道。
宣紙,其實在唐朝以前就有,只不過聞名於唐朝而已。它是由蔡倫的弟子孔丹發明的。
“來,你坐這裡,不許亂動。我沒叫你起來,不許起來。”
我將滿臉狐疑的小丫頭,按坐在一張胡凳上。
小丫頭雖然不知道我要幹什麼,但很聽話的乖乖坐著不動。
“刷刷刷!”
隨著我用炭筆在宣紙上描繪,一個栩栩如生的小蓮,躍然紙上。
立體畫,其實不難。
上過美術課的美術生,大多都能畫出來。
但是,這玩意,拿到一千多年前的隋朝來,就震撼眼球了。
從二十一世紀留存傳世的隋朝圖畫來看,雖然在畫工,意境上,勝出立體畫千百倍,但在真實,好看上,卻差遠了。
“來,小蓮,過來看看。本少爺畫的好不好?像不像?”我笑著向一臉好奇的小蓮招手道。
小丫頭大概是老早就坐不住了,聞言,立馬跑了過來。
“哇!這,這是我嗎?”小丫頭第一次看到立體畫,眼睛瞪得溜圓,嘴巴張的老大。
“像不像?”
“像!太像了!簡直和我一模一樣。公子,你好厲害啊!比那些宮廷畫師厲害多了!畫上的我,好像真人,而且會動耶!”
我看著小丫頭痴迷,卻欲言又止的樣子,心猜:看樣子,這小丫頭動心了。很好,魚餌該撒下去了。
“是不是想要呀?”我故意逗弄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