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屁股都擦不淨,嬴王裘開天卻以大哥的身份來教訓他,他怎麼可能服氣。
三王子裘開地在得知寧國大敗之後,竟然是大笑不已。昏聵的六弟輸給了呆傻的二哥,大國敗給了小國,人多沒有佔到便宜,反倒損兵折將,真是貽笑大方。
對此,他派人備了些慰問品去寧國看望他這六弟了。讓他好生在宮中盡享榮華富貴,不要再妄想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他不可能開疆拓土。
他的慰問那寧王當然以為是對自己的嘲笑,對他這個三哥更是惱怒,竟然讓那信使帶回話去,莫說大盛國兵強馬壯,若欺負我寧國,照樣出兵討伐。即便是以卵擊石,也要濺你一身蛋黃,打不過你,噁心你!
裘開地收到這樣的回信,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笑得更加開懷,說這六弟犯起渾來,是誰也沒治了,也難怪他會去征討二哥,但願他能夠得到教訓。
四王子裘開路看待寧滕一戰,更是覺得六弟過於草率,從頭至尾就是個笑話。看來這六弟還是真遵從了父王的教誨,回去之後便整頓朝綱整飭軍紀去了。為了顯示他大寧國的實力,竟然去攻打滕國,這明擺著就是欺負二哥國小。
可事實著實打臉,那滕國各個關口地勢險要,防守更是固若金湯,勝與敗不取決於軍隊數量,寧國慘敗那是必然的。
老四勸他,沒有彎彎肚子就不要吃鐮頭,自己和三哥自是有開疆拓土的能力,讓他還是安安生生待在脂粉堆裡吧,莫再欺負二哥呆傻,殊不知有個精明強幹的二嫂,像他如此昏聵是根本就玩不轉的。
寧王當場就把四王子的來信撕了個粉碎,這老四的來信哪裡是慰問,純粹是看他的笑話。這幾個哥哥本來就瞧他不起,現在似乎都是在落井下石。他對這幾位兄長已心懷恨意,甚至都超出了他對二哥的憎恨,畢竟裘開物在這場戰事及起因之中根本就沒有參與其中。
最為中肯的還是五王子的勸誡,成王勸說,父王有遺訓,兄弟之間應當精誠團結,不可大動刀戈。征討滕國本就是寧國不該,盲目用兵自食惡果。父王不在蒼天在。他勸六弟,還是安安生生和平發展吧。
可寧王並沒有感激成王的勸告,反倒怨天尤人,將寧國戰事失利的原因歸咎到成國一方,若是成王讓寧軍借道去攻打滕國西山口,也許失敗的就是二哥了,到那時人們嘲笑的並非他寧王。
這真是拉不出屎來怨茅子,打不出漿糊來怨勺子。成王接到回信,見六弟如此不講道理,真是不知道好歹!所以連個回函也沒給他寫。
七王子裘開河像是最為重視寧滕一戰,備了豐厚的禮品,他竟然親自來看望這位六哥。一番安慰,讓他稍安勿躁,兵敗乃兵家常事。原以為如六哥所說,只是將軍隊陳列到滕國邊境,嚇唬嚇唬二哥就算了,未料到他竟然動了真格的。若知如此,那戰艦是說什麼也不會賣給他的。
他很不願意被弟兄們說他在幫著老五打二哥,所以為了明確自己的立場,大暢國與大寧國之間並不是軍事同盟,只是單純的買賣關係。至於大寧國買來的船隻去幹什麼了,大暢國並不關心,所關心的就是瓷器和絲綢。
寧王昏聵,他可不糊塗,七弟前來的目的是在提醒他,戰艦被滕國打爛了與他無關,但是那船錢應當照付。
本以為七弟會站在他這一方,不料也是個落井下石的,隨即賭氣說道,讓他放心,瓷器和絲綢一件也不會少,那接待酒宴也吃了個不歡而散。
諸位王兄的反應令寧王怒不可遏,好像都在嘲笑他,他怒極而氣,氣極而惱,便決定傾全國之力前去剿滅滕國。他不信再派20萬大軍滅不了那個小國。
文武群臣力勸,希望寧王三思而行,有前車之鑑,不可重蹈覆轍。
在群臣極力勸諫之下,他才改變了主意,沒有再次貿然發兵。不過他卻下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聖旨,對那滕國的商隊可以繼續去搶,搶來之後一半物資要上交朝廷,用來變賣,採購瓷器和絲綢歸還暢國的船錢。
文臣武將並不支援他這樣去做,這樣就是擺明了放任軍卒去扮劫匪。成王好像是忘了造成他這次慘敗的最初起因,還不是因為軍隊搶了滕國的商隊,才遭到了滕國的報復,進而引發了戰爭。沒想到繞來繞去,卻又回到了最初。
這道旨意一下,很多官員清楚,之前整飭軍紀所做的那些努力算是白費了。
寧王的一句話,讓滕國的商業立刻陷入了莫大的危機,李秀娥不得不改變她和平發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