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軍是如何攻上城去的?
接連不斷的炮火打擊,很久都沒有發現城頭上有寧軍的影子了,那火炮不可能一直打下去,龐彪打算攻城了。
這城牆比一般縣城的城牆要高出兩三米的樣子,那雲梯隔著護城河搭不到城頭上,工程車若是再往前推近幾米,還是能夠架設好雲梯的。
龐彪便命令炮手,將城門外的吊橋纜繩打斷,吊橋應聲而落,工程車推到橋上,那雲梯便可以搭上城頭了。
東西南北四個城門都如此仿效,城頭上沒有寧軍把守,滕軍爬上來自然也就沒有廝殺,人越上越多,列隊城頭之上。
那寧軍見了,知道大勢已去,任何反抗徒增傷亡,便主動扔了刀槍。龐彪帶著眾將士這才下了城牆,叫人看住這些寧軍。已有人開啟城門,其他的滕軍陸續進城,一起進行掃尾。
龐彪在這俘虜中並未發現馮高寵,一問,有人指向一民房牆根處,那裡躺著幾具屍體。
馮高寵已拔劍自刎,躺在他身旁的還有陳驍勇。
據那寧軍訴說,馮高寵在原地站了許久,陳驍勇就在他身旁一直陪著他。時斷時續的炮聲早已摧毀了馮高寵的反抗意志,他看到滕軍爬上了城頭,人越聚越多,一句話都沒有說,便抹了脖子。
“大帥!驍勇陪你!”
陳驍勇拔出佩劍也當場自刎,他選擇隨他的主子共赴黃泉。
李秀娥最後進的城,當他們來到縣衙,那縣令早已領了一眾官員跪地迎接呢。
城池攻下來了,打了一天的火炮,完全摧毀了寧軍的反抗意志,看來這火炮的威力不單單是可以攻城,同樣可以攻心。這一仗,滕軍更是未傷一兵一卒。
李秀娥甚是感慨,莫看一直在打炮,那寧軍其實陣亡的並不多,不過6000人而已,多數寧軍都受了傷有15,000人,沒有受傷的不會超過3000人。
寧軍帶了傷殘便喪失了鬥志,也許正因如此,馮高寵才徹底絕望。
為那些俘虜上藥治傷成了今晚滕軍的一大任務。
是夜,滕軍駐紮城外,寧軍俘虜依舊回營房駐地。如此決定,反倒讓那些寧軍們感激涕零。當李秀娥問他們是願意追隨大滕國還是寧國之時,這些軍卒沒有一人再離開。
這些俘虜裡有第一次被俘放回來的,他們想起了李秀娥的那句話,戰場上刀槍無眼,被人家說中了,再去給寧國當兵,說不定下一次被轟死的就是自己,還不如老老實實留下來。
連夜李秀娥就做了人事安排,這水昌縣的縣令既然已經投降,就讓他繼續管理,留下5000軍卒,其餘人隨大軍出征。
滕軍東進,下一個目標東隅縣城。南邊河上的浮橋未拆,這倒是方便了滕軍過河。李秀娥早就想好了的,要留有退路,能去得,也能回來。
工兵將浮橋拆解,模組裝車,隨軍而行。原先那拆掉的橋頭,留與守城的降卒恢復。他們的活計不少呢,城門吊橋的纜繩要更換,軍卒的屍首要掩埋,個別損毀的房屋牆垣更需要重新壘砌了,總要忙上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