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廠已經蓋起了部分廠房。廠房的房頂用一水的鋼筋混凝土做的預製樓板,搭建起來非常快捷,大大加快了蓋房的速度。
在其他廠房施工的同時,有木匠開始幹活了。按照李秀娥的指示先做馬車。
李秀娥在現場看到,木工挑挑揀揀,選擇合適大小的木料做車架,對於過於粗大的木料反而不好用。
解板是一個大問題。
看來還是工具不合適。她發現這木匠手裡根本就沒有鋸子,便著人去催工部,看那鋸子製作出來沒有。
說來也巧,郭振山派人送來了十幾把鋸子,大小規格都有。那木工個個心靈手巧,做了鋸弓安上鋸條,上手一試,還是非常好用的。
有了合適的工具,粗原木解板的問題迎刃而解。
李秀娥讓鐵匠製作鋸子,本來是想讓那伐木工人用的,倒是忽略了做木工活計的師傅們同樣需要。
便讓來人給郭振山帶回話去,像這鋸子要多生產一些,除了自用之外,還可以做為商品進行銷售。
這馬車的車架倒是好做,難點卻在車輪上,比較費工費時。
李秀娥面見裘開物的時候,跟他提起了這個問題。那裘開物放下手中的活計,立刻就跟她趕往木器廠。他說還沒有什麼木工活能難得了他,非要幫著解決不可。
李秀娥見他幫忙心切,便陪他去了一趟。
裘開物看到那木工做車輪的方法當即就制止了,說是那樣做不但廢工廢抖還做不結實,他當場做起示範來。
一邊做一邊講解,那十幾位木匠見國王親自來教導,自然是聽得認真看得仔細。
國王做車輪的方法確實與眾不同,一個圓周分成八份,每份之間全部都是榫卯結構連線,中間的軸套採用棗木,堅硬耐磨。他在軸套上還打了小孔,用來加油,可以起到潤滑作用。
叮叮噹噹一番操作,不到一個時辰,裘開物竟然做成了一個車輪,在軸孔裡事先抹了點豬油,套在鐵軸上,用手輕輕一撥,車輪便很輕快地旋轉起來。
眾工匠不由得發自內心歎服,連李秀娥也暗暗稱讚,這裘開物的木工技術也真是絕了。
按照裘開物所教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馬車的製作速度,十幾個人一天就能做出兩架來,諸位木工十分高興。
可李秀娥看來,還能夠再提高製作速度,他們不知道後世流水線的工作效率有多高,便給他們分了一下工,每個人只做幾個零部件,最後兩三個人進行組裝。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一天居然能做出六架車來。
國王親手指教,提高了馬車的質量,王后教他們安排作業程式,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這幫木匠的眼裡,國王和王后簡直就是神聖的存在。
李秀娥瞭解到這十幾個木工,包括那二十多位泥瓦匠,有三分之二來自大寧國,看來商隊的宣傳作用還是蠻有效果的。
問他們吃住在哪兒?他們就住在這已經蓋好的工房裡,用木板搭了簡易的床鋪,晚上就湊合了。至於吃飯,架上兩口大鍋,熬菜煮飯而已。
掀開鍋蓋,鍋裡還有剩餘的白菜蘿蔔,連點油星也沒有,李秀娥當即便把工頭叫了過來。
責問他為何讓這工人們吃的這麼素,沒有營養沒有力氣怎麼能幹活?住宿的地方如此簡陋,難得保暖,容易受風寒,保證不了健康,工人們又如何做得了工?
直問的那工頭張口結舌,不過他還是吞吞吐吐地道出了苦衷。
一開始簽訂務工合約說好了的,食宿方面每個勞工都是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