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包裝臘肉,肖德噲還專門去找了造紙作坊,定製的一批小型紙箱,在上面貼上“滕”字標籤。
當然,他也派人帶了幾件藤王所做的桌椅板凳和工藝品,進行異地拍賣。
周正邦帶著董振義一同來了,按照李秀娥的旨意斥候營已經建立,挑選了近百人,都是有經驗的作戰老兵,大部分派往各諸侯國了。重點放在大都市,各鄉鎮農村的資訊也會兼顧。
關於通訊的問題,周正邦是這樣安排的。駐軍兵營裡曾經養過一批信鴿,現有幾十只,讓那斥候分別帶了,定期回放。
李秀娥問詢,那差旅費用怎麼配發的?
經費自然是撥了,董振義讓斥候扮成商人,各自帶了些小商品,一是為了掩飾身份,二是也能賣個零花,這樣還能節儉費用。
至於那信鴿,目前數量是有些少了,每一波人只帶了三五隻。下一步要擴大飼養規模,增加數量,專門為斥候傳遞資訊。
見他們安排的比較妥當,李秀娥才放心。
但是董振義又提出來一個難題。用人的地方比較多,對每一次集訓500新兵恐怕不夠用,甚至編不成陣形。
男丁過少,這也是李秀娥頭疼的大事。現在大滕國各行各業方方面面正在如火如荼的全面開花,需要大量的勞力。
這兵源確實有些緊張,但為了國防的鞏固,大滕國的安全,軍隊是必須增強的。李秀娥決定,啟動原先的計劃,每三個月補充一次兵源。
鑑於各家各戶的男丁去當兵了,自然會減少勞力收入,馬上出臺新政策,義務兵期間發放津貼,薪酬不低於一個壯勞力的平均數。
董振義聽了非常高興,這樣徵兵工作就好做多了,當兵也能為家庭增加收入,不一定非得去工廠做工。
隨之李秀娥覺得這樣做對之前的老兵不太公平,便補充了一些規定,給以前的老兵進行補貼,不管是在役的還是退役的。
董振義替那些老兵們謝過王后,高高興興地去進行部署了。
可週正邦卻在一旁犯了愁,這樣會增加財政支出,隨著軍人數量的增加,他真擔心財政支付不了。
李秀娥哈哈一笑。
“根據這次試銷的結果來看,按照這個比例推算,商部所得的利潤足夠開銷的。”
周正邦還有點半信半疑,他倒是相信王后有這個預算能力。他之所以擔心,是因為國庫裡的那些銀子已經花去了大半。當然,國王的那些銀兩,還有那些桌椅板凳拍賣收入他還沒敢動用。
這些費用的支出,李秀娥是清楚的,該花的錢必須毫不猶豫地花出去,才能及時的辦成事,辦好事,拖延了有可能就會壞了事。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李秀娥指示戶部,必須保證每家每戶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過一個祥和的節日。根據之前調查的結果,對那些生活比較貧困的家庭去送溫暖。
這項工作由各鄉鎮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落實,必須將補助款慰問品親手送到本人手中,防止中途截留。
所需費用由財政撥發,先摸底統計上報,戶部進行核對後統一分發。
像這種政策,周正邦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在石昌縣令當了近二十年,雖然也曾振濟過災民,可他知道僧多粥少,分到災民手裡幾乎就起不了什麼作用。
這一次王后下的旨意不同於以往朝廷釋出的指令,這樣能保證貧困家庭實打實的收到東西收到錢,杜絕了那些想從中撈些油水人的渠道。
這個法子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