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得到一支嗷嗷叫的強兵,不要說八十萬畝軍田,就是八百萬畝八千萬畝,他們也能給我打出來。”
在姒伯陽的眼裡,只要自家實力足夠強大。不要說山陰五百里,就是整個會稽都是他囊中之物,由他予取予求。
中行堰被姒伯陽豪氣感染,暢然道:“主君所言極之,好男兒就該用手中劍,為自家的犁攫取土地。”
姒伯陽道:“中行,山陰人從不畏戰,早晚有一日,我山陰會一統會稽,與天下列國相爭,打出山陰人的威風。”
中行堰望著意氣風發的中行堰,歎服道:“主君有如此雄心壯志,臣與有榮焉,必當竭力輔弼主君,成就大業。”
姒伯陽幽幽道:“中行,我知你不願主管築城,可是輔臣之中,唯有你能擔此重任。”
“上陽仲是統兵大將,身上軍務繁重,實難分神。而姒梓滿是姒姓之人,與舊城大戶牽扯甚多,不是合適人選。”
“如此一來,在三大輔臣之中,只有你中行堰,才是築城的最佳人選。為我山陰大業,中行可否再辛苦幾年?”
話說到這裡,中行堰面露苦笑,只得拱手道:“臣,必不負主君所託!”
以中行堰的頭腦,豈會看不出姒伯陽的心思。無論是上陽仲,亦或是姒梓滿主持築城,都有不小的隱患。
山陰氏作為有崇氏的分支之一,當然不會忘記有崇氏的初祖帝禹,是如何乘風起勢,讓姒姓列入上古八姓之中。
若非帝禹主管九州治水之時,從中攫取了極大的聲望。便是以帝禹天生神人之姿,也難以奠定有崇氏萬世之基。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然山陰氏不能與天下九州相比,可是道理都是一個道理。
尤其在上陽仲掌握兵權,姒梓滿又是姒姓中人的情況下,唯有樹敵最多的中行堰,最能不偏不倚的築城遷民。
姒伯陽大笑道:“好,有中行這句話,我就放心了。築城需要什麼,要用到什麼,你可以直接呼叫,不用問我。”
“但凡有妨礙新城建立的,你也不要客氣,我許你先斬後奏,便宜行事之權。”
姒伯陽大手一揮,道:“這些,我都可以給你,你看就我的支援力度,這新城幾年能完工?”
中行堰思量片刻,道:“五年,最少五年,”
“五年後,臣必會讓主君見到這座新城,介時這座規模遠勝舊城的新城,將會是山陰崛起的一個嶄新起點。”
“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我拭目以待!”
姒伯陽雙腿夾了下馬腹,飛龍駒吃痛之下,猛地竄出挺遠。除了中行堰一人以外,其他幾十騎縱馬隨行。
身為山陰氏的首領,姒伯陽必須坐鎮舊城,安撫上下人心,不可能時時掌控三十里外的新城建設。
這就需要一個鐵腕人物出面,以此保證新城的規格質量。而山陰氏有誰能比得上,推行變法的中行堰更有鐵腕。
“走……”中行堰目送姒伯陽數十騎遠去,目光轉而投向面積寬闊的河谷灣地,豁然揚鞭長嘯,飛龍駒縱躍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