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伯陽笑了一下,語出驚人道:“諸位,在會稽這個小地方稱王稱霸,能有什麼意思?”
“咱只是變法三年,就有了三千正兵,六萬丁口。咱要是變法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兩百年,又會是什麼光景?”
這幾年《山陰書》推行順利,山陰氏在全面變法之後,不僅廢除奴隸井田制,還不斷的收服山間野人為己用。
百姓丁口一多,勢力漸漸壯大。在軍功爵位的激勵下,山陰氏近乎於全民皆兵,六萬丁口甚至可以擴軍八千。
而且這八千大軍,還不是普通輔兵,都是戰力極強的正兵!
只是山陰氏縱然戰爭潛力驚人,也不能肆意動用。養八千正兵對山陰氏壓力太大,只能作為應急之用。
正是因為,有這肉眼可見的變化,山陰氏的宗老家臣們,這才紛紛投身到新法的大潮之中,為新法搖旗吶喊。
姒梓滿眼睛放光,道:“主君有雄才,臣等從旁輔佐。以如今勢頭髮展,五十年內必為會稽一霸。”
姒伯陽豪邁一笑,道:“稱霸會稽,格局未免太小。咱為什麼就不能統一會稽,在會稽地界之上建立姒姓方國?”
經過三載蟄伏,再度夯實自身根基後。姒伯陽在前日渡過四九劫數,一身元神法力大為精進,心氣自然不一樣。
中行堰拍掌大笑,道:“好,主君既有此志,大事何愁不成。我等家臣若為主君的開國之臣,就是死也無憾矣!”
三載的變法初現成效,所有的家臣都不懷疑山陰氏能否走向強大。只是不知道山陰氏,能在未來走到哪一步。
雖然作為氏族之人,這些家臣都期望成為開國功臣。可是那離他們確實太遠,氏族與方國之間近乎有一條鴻溝。
無論是實力還是名分,山陰氏都與建國差的太遠。山陰氏若要建國,掃平會稽只是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一步。
與會稽相鄰的諸侯,可不會眼看著會稽立國。撐不過其他諸侯的打壓,一切都是虛妄,只能拼命的積攢實力。
姒伯陽輕聲一笑,看了一眼玉碟中的七枚聖德錢,道:“以前咱山陰只有五萬丁口,倒還看不出什麼。”
“可如今咱山陰六萬丁口,較比以往只多了一萬,就多了幾分擁擠。以後要是再多兩萬三萬丁口,又該如何?”
眾臣相顧無言,鐵騫沉默了一下,道:“現在的石邑確實太狹小,容納六萬丁口,已是不易。”
“可咱們山陰要發展,就絕不能只滿足於六萬丁口。要想統一會稽,就是十萬百萬丁口也不嫌多。”
“既然,此時的山陰石邑,已經不適合咱山陰氏的發展。臣請主君另尋一處合適之地,再造一座山陰城邑。”
“一座足以供十萬,乃至於數十萬丁口生息的大邑。以這一座大邑,為我山陰奠定日後百代興盛之格局。”
姒伯陽眉頭緊緊的皺著,望著觀星臺下的石邑,呢喃自語:“重建一座城邑?”
“建一座容納數十萬丁口的大邑,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這裡面糜費太高,就咱山陰的這點家當,未必夠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