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君王,空有其威,不知施恩者,只會成為眾叛親離的暴君。而重視虛名,無以生威,又會受到臣下掣肘。
唯恩威並用,得乎一心者,方是一位合格的主君。
所以,姒伯陽就算明知這群家臣的嘴臉,也必須要強忍著噁心。山陰氏流的血已然夠多了,不需要再去流血了。
“主君,魏徵明謀逆,魏家從者眾多,擁躉不知多少,對魏家人又該作何處置?”
就在一眾家臣互相配合,竭力避免涉及敏感話題時。一位面色沉凝的家臣驟然起身,一言打破了大堂中的默契。
“魏徵明!”
一提到魏徵明,整個議事堂登時陷入沉寂,三大輔臣面無表情的坐著,一眾家臣小心翼翼觀察著姒伯陽的臉色。
需知道,如何處置魏家,絕對是當前最敏感的話題,大多數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一個不慎就沾染上麻煩。
魏徵明雖死,可他身後的魏家尚存。就是經歷一場清洗,致使魏家從上到下元氣大傷,也沒人敢小看魏家。
作為曾經除姒姓之外,山陰氏實質上的第一家。魏家自初代之始,就在山陰紮根,萬載沉澱下來,已極為可觀。
魏徵明在姒重象死後,愈發的囂張跋扈,不是沒有原因的,魏家確實有這個資本。
只以此時議事堂的格局來看,左右跪坐的數十位家臣,不論旁支分支區分的話,就有五位家臣乃是魏姓出身。
這還是中行堰親自動手,剪除相當一部分魏家勢力,誅殺了不少魏徵明的忠實擁躉,不然魏家勢力只會更驚人。
以魏家在山陰氏的實力,姒伯陽要動魏家可不容易。除非是抱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決心,不然想都不要想。
諸多念頭在腦海中盤桓,姒伯陽臉色漸冷,幽幽道:“魏徵明是魏徵明,魏家人是魏家人,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魏徵明欺心謀逆,是他魏徵明一個人的事,與魏家無關。魏家人雖有投身其中者,但還是不知情者佔大多數。”
“而且不知者無罪,魏家到底是大姓,與吾等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在誅殺魏徵明黨羽後,就不必再追究下去了。”
五位魏姓家臣大喜過望,連忙起身叩拜,道:“臣等,謝主君寬宥,臣下必誓死以報。”
姒伯陽這話一出,不吝於是給魏家定下基調,把魏徵明從魏家人中給分割了出來,著實讓一旁魏姓家臣鬆口氣。
這代表著姒伯陽,在眾位家臣面前許諾,從此魏徵明一事,將會徹底的翻篇,不會再去清算魏家的過失。
一眾家臣心思複雜,但也緊隨其後,道:“主君寬宏仁德,臣等自無異議!”
這些家臣對姒伯陽輕易放過魏家,有的是持贊同態度,有的則略有微詞,但在口頭上都異口同聲的贊同。
姒伯陽饒有興致的,看著各位家臣的表演,他可不信只殺一個魏徵明,就能讓一眾家臣老老實實,安安分分。
只是姒伯陽屠刀剛剛歸鞘,餘威還沒有散去。讓這些家臣猶自心有餘悸,不得不收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