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伯陽呢喃低語,道:“道祖,道祖,這方宇宙與前世宇宙不同,誰知我能不能成就仙道道祖的業位。”
“在仙道道祖上更進一步,成為三千大道之祖,也不是沒有機會。”
如此想著,姒伯陽仰頭,再看了一眼沉澱在蒼穹上的劫氣。
大劫將起,不知這一場劫數,能掀翻多少神靈,讓多少高高在上的存在,為之驚慌失措。
“那,一定很有意思!”
——————
紀府,
姒伯陽元神歸殼,緩緩睜開眸子。在他睜開眼睛的一霎那,整個靜室為之一白。
此謂,虛室生白!
異象散去,姒伯陽盤坐在蒲墊上,清秀的面龐上,浮現一絲從容的笑意。
“此世之道,我已知十之八九,修行之道,我已通十之二三矣!”
這一遭元神出遊,姒伯陽是真正以元神,神遊物外。所見所聞,都烙印在元神深處,不可磨滅。
這般修行之法,最適合增長閱歷,沉澱自身道行。姒伯陽元神出遊,除了探尋小青山界的秘密之外,就是磨礪自身修行。
如此修行,一念沉淪於苦海之間,唯有有大毅力、大智慧者,才能踏破苦海,
姒伯陽就是依此修行,跳出苦海之外,一身道行勇猛精進,愈發不可揣度。
不只姒伯陽如此修行,道門之中不少聲名顯赫的人物,都經歷過這重磨礪。
例如東華教主、上洞八仙之一的鐵柺李,就經常以此修行,體驗人生百態,一念幾如百世輪迴。
只不過這種修行,有時候又太過危險了些。一個不慎,肉身寶筏被毀的話,元神無有依憑,就有魂飛魄散之厄。
東華教主李鐵柺,之所以能在肉身寶筏被毀後,還能附體重生,位列仙班,全是因為他道行高深,本身就是神仙中人。
倘若換做姒伯陽,乃至較比姒伯陽道行低上一些的修行人,只怕別說附體重生,能不能活著回來都是未知數。
在元神沒有修行到一定境地的時候,肉身廬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都說世間大苦海,肉身廬舍就是寶筏,拋棄肉身寶筏以後,元神獨自面對苦海。
元神強大,自然不會被苦海吞沒,元神弱小,萬一肉身有失,傾覆之禍就在眼前。
姒伯陽的眸子中,閃爍著智慧之光,點點靈光上下搖拽,似有還無之間,一絲青冥氣機演變造化。
“此世人族,不通修行,不知大道,不明內外,仿兇獸之形,錘鍊血脈之源,雖有超凡之力,卻粗糙簡陋之極。”
“人族,終究不是兇獸,哪怕有佼佼者,得以與其比肩,可到底是遜色一籌,就是有驚才絕豔之輩,也難凌駕其上。”
“所以,人族需要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小青山界與山海界不同,山海界的人族亦是模仿。”
“只是,山海人族模仿的是上古神魔,他們本就有上古神魔血脈。較比小青山界的兇獸血脈,無論格局、層次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