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越國較比那些列國諸侯,還有什麼優勢可言。也就只有會稽氏族內戰時,歷經血與火,打磨出來的二十萬戰兵。
但這二十萬戰兵,亦只能佔得一時的優勢,卻不能永遠佔據優勢。
以三苗等大諸侯的國力,只要他們想暴兵,莫說二十萬戰兵,就是二百萬戰兵,耗費一定時間,一樣能給他暴出來。
不要以為這不可能,越國曆經數萬年分裂,都有數百萬丁口。三苗等大諸侯,不似越國經歷分裂,甚至能有數千萬丁口。
以全國數千萬丁口,供養二百萬戰兵,可能會有些吃力,但三苗等大諸侯咬咬牙,完全能養的起,只是值不值得的問題。
鐵騫肅然道:“臣以為,國與國之間,本就沒有什麼情誼可講,放眼望去,無不是利益維繫。”
“無論是三苗、曲國、吳國這樣的強國,還是漁陽、彭國、蔡國、徐國等中小諸侯,皆可以視作假想敵。”
鐵騫的主張更是激進,不只把交惡的吳國,以及可能交惡的三苗當作敵人。
更把其他諸侯列國,也一併劃入敵人的行列,不對其他諸侯報以過高的期待,
有時候,一廂情願的善意,只會適得其反。正是因為看透這點,鐵騫才有此驚人之語。
要知道,作為姒姓諸侯的一員,姒伯陽是可以藉著姒姓的名頭,與同為姒姓諸侯的彭國、漁陽,拉一拉關係的。
姒伯陽沉吟半晌,道:“假想敵,好個假想敵,有意思,你的想法,很有意思……”
上陽仲道:“上君,初生的越國,太過於孱弱,而越國的敵人,又過於強大。所以不能將家國存亡,寄託在旁人一念之間。”
姒伯陽道:“所以,越國要自強,越國未來要走的路,註定是一條滿是荊棘的路。”
“將希望寄託在別的國家,不吝於是將要害,亦交由別人掌控,稍後差池,生死不由自己。”
姒伯陽淡淡道:“所以說,其他諸侯再強,不如我越國自己強。”
強國!
這是越國當前,最主要的問題。越國不強,自有諸國窺伺。越國若強,就該諸國懼怕越國窺伺了。
同時,只要越國強大,無論是來自吳國的威脅,還是三苗的威脅,都能迎刃而解。
就在這時,中行堰悠悠道:“上君,要想強盛越國,必要經歷變法,將山陰氏強大的經驗,廣而推之。”
“因為變法,山陰氏以二十萬丁口,統一會稽。如果現在再廣而推行變法,越國未嘗不能以數百萬丁口,爭奪霸業。”
這話一出,山陰氏群臣紛紛點頭,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而山陰氏以外的其他氏族,則臉色沉重,但卻沒有人敢出言反對。
十二等軍功制的推行,讓山陰氏上下嚐到了甜頭。山陰氏就是憑著以十二等軍功製為核心的耕戰,才有了今時今日的成就。
所以,山陰氏大部分人都認為,若沒有變法,就沒有山陰氏的強大,並將十二等軍功制奉為圭泉。
便是其他氏族的人,也對十二等軍功制的威力心有餘悸。不怪有如此威懾力,實在是十二等軍功制,帶給山陰氏變化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