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先壓抑,再激昂,最後來個升調的大高潮,標標準準的英雄史詩曲子。”
“聽起來像是這麼回事。調子還不錯,但因為格式太過標準化,我對後面的內容已經沒有多少期待感了。算是一首二流到三流之間的曲子吧。如果這是那男人自己創作的得意曲目,那我將不是很認可他。”
“得了吧。說得頭頭是道,我記得你彈琴的功底好像比我還差吧?有本事你等會也上去彈一個。”
“我不上,我就喜歡坐在下面講,請叫我評論家。”
在酒客們停下杯子的輕聲議論之中,約瑟夫的演奏慢慢來到了高潮。
而真正的變化,也就是在這一刻開始的。
原本略顯單薄的彈撥聲和拍打聲匯合起來,展現出了一幅宏偉壯觀的戰鬥圖景!
它以雄偉、果敢的總奏和絃開始,緊迫且恢弘,彷彿在昭示著故事的主人公那充沛的意志和銳不可當的氣勢。
在一段簡短引子嚴峻有力地衝擊之後,沖天的烈焰燃起來了!
鬥爭的火苗以其不可遏制的力量浩浩蕩蕩強烈地衝擊著酒吧裡每個人的心絃。
中間情緒雖有所緩和,但英雄意志的燃燒卻仍然沒有熄滅,驚慌的沙沙聲,悲慼的申訴,崇高的籌思,以及勝利的呼喊,仍是樂曲的主旋律。
“啊這……”
“很喜歡你剛才說的一句話——算是一首二流到三流之間的曲子吧。嘖嘖,沒想到,聽到最後還有這樣的驚喜,這個結尾的高潮真是把原本有點呆板整首曲子都盤活了,像浴火重生。”
“我宣佈,這是一首一流的曲子!”
一曲作罷,四下裡的酒客們開始自發給約瑟夫鼓起掌來。
對於一名演奏者而言,這樣的掌聲就是對他最好的肯定!
“喂,音樂家,彈很不錯。這首曲子很不錯,它叫什麼?”有人這樣詢問。
“我叫它《火光裡的英雄讚歌》。”約瑟夫起身,脫帽向今晚的聽眾行禮。
現如今的英雄史詩樂曲創作,因為格式上大相徑庭,同質化嚴重、受眾審美疲勞的情況下,難出佳品。
而這首《火光裡的英雄讚歌》,憑藉最後一段獨樹一幟,神來之筆的高潮,稱之為佳品一點都不為過。
好的音樂作品,能自然而然引人兩人聯想,而更好的則直接能叫人通感。
聽著樂聲,腦海裡自動就蹦出畫面來。
在聽這首在歌的最後一段的時候,酒吧裡的所有人,腦海裡都大同小異的“看”到了這樣一幅畫——
英雄用一把火燒灼掉世界的陰暗和罪惡。
最後背對這沖天的火光轉身離開,漸行漸遠,瀟灑又孤獨。
神了!
在吧檯後面的鈴,這時候也正因為這首《火光裡的英雄讚歌》而精神亢奮。
感覺燃起來了!
比起其他人聽到高潮時候的想象腦補,聽完這首曲子以後,她的腦袋裡有一幅更加具象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