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看起來,好像並不是這樣。
再仔細看看被叉起來的雞肉——
最外層的雞皮是油亮光滑的黃色,下面則是肥美鮮嫩的雞肉,在下面是帶著一點血色的雞骨。
和教廷的白煮雞不同。
多恩製作出來的白切雞,光是外觀上,就能給人油亮,肥美,鮮嫩的視覺感受。
“蘸一點邊上的蘸料,味道會更好。”多恩笑著講。
基修照做,他蘸的是姜蔥碟。
肥美的雞肉,在清亮的蘸料中滾上兩滾,那帶著姜蔥味道的料油飽滿地包裹上了雞肉的表面,還有細小的姜蔥碎末一併附著在肉上。
白切雞入口。
一口下去,首先感覺到的,是雞皮的滑脆感。
而且脆的同時,又帶有彈性,咬開雞皮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它在牙齒間彈開來。
再往下,是雞肉的味道。
這雞肉,非常的滑嫩,嚼起來簡直毫無阻力。
白切雞這道菜本身的味道,就是比較清淡的,但清淡絕對不是寡淡。
肉本身是帶著淡淡的料香味的。
在浸熟雞肉的步驟中,各種佐料的味道就慢慢滲入到了肉中去。
而且,這雞肉部分本身就非常滑嫩,剛剛蘸取這姜蔥蘸料的獨特味道,可不單單是包裹在肉的外面,更是有伴隨著細小蘸料油脂,浸入到肉中去!
毫不誇張的講。
一塊白切雞,上面的皮,中間的肉,下面的骨,這塊白切雞的每個層次,都被賦予了不同的口感和味道。
而且,基修先前所擔心的,肉類本身應該攜帶的那些缺點,在這一道白切雞上蕩然無存,什麼腥味怪味,一絲一毫都嘗不出來。
吃到嘴裡,就是雞肉本身精華的鮮味。
皮脆肉滑,味道清雅又鮮美。
基修神情享受地把那塊白切雞嚥下,吐出殘餘的雞骨頭。
隨後,變得一臉尷尬。
多恩做的雞,雖然看起來和教廷做的雞有點像,但吃起來,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餐桌邊沒吃過白切雞的其他人,出於好奇,也照著基修剛剛的樣子,取了一塊白切雞品嚐。